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2:06

  本文关键词: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在分析大量工程实测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力学分析,对复杂构造带煤矿回采巷道松动圈及其支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得出了巷道松动圈形成的力学机理和条件,影响巷道围岩松动圈的主要因素,回采巷道支护对策的确定,围岩应变特性。然后根据江西省新余矿业公司花鼓山煤矿D5煤层的地质条件和赋存状况,进行FLAC2D数值模拟分析,对锚杆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回采巷道顶板锚杆长度选取2.2m,帮锚杆长度选取2.2m,间排距选取0.8×0.8m时,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良好,且变形及塑性区均趋于稳定的低值。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确定本矿松动圈大致范围为1-1.5m,花鼓山矿回采巷道最佳选择方案为锚网支护。回采巷道无采动影响阶段:距离工作面64.8m~76.5m以外;采动影响阶段:距离工作面76.5m至44.3m的范围内,采动影响剧烈阶段:距离工作面44.3m以内。最后经过理论计算、现场实测,总结出回采巷道顶板锚杆长度选取2.0m,帮锚杆长度选取2.2m,间排距选取0.8×0.8m,对巷道松动圈控制效果最经济,最安全。本文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回采巷道支护对策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复杂构造 回采巷道 松动圈 支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D3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1 绪论13-25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3
  • 1.3 存在的问题23
  • 1.4 研究的意义23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23-24
  • 1.6 研究技术路线24-25
  • 2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研究及其应用25-50
  • 2.1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概念与性质25-27
  • 2.2 巷道围岩松动范围的理论计算27-36
  • 2.2.1 力学模型的建立27-28
  • 2.2.2 巷道围岩应力计算28-34
  • 2.2.3 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计算34-36
  • 2.3 影响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因素36-42
  • 2.3.1 开采深度的影响36-38
  • 2.3.2 极限强度的影响38-39
  • 2.3.3 残余强度的影响39
  • 2.3.4 应变软化程度的影响39-40
  • 2.3.5 支护的影响40-41
  • 2.3.6 开采的影响41-42
  • 2.4 围岩松动圈的测试方法与灰色预测42-49
  • 2.4.1 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42-43
  • 2.4.2 巷道围岩松动圈灰色预测43-49
  • 2.5 本章小结49-50
  • 3 回采巷道支护对策研究50-76
  • 3.1 回采巷道支护与围岩作用机理研究51-60
  • 3.1.1 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51-55
  • 3.1.2 巷道支护与围岩作用机理55-60
  • 3.2 回采巷道支护荷载分析60-63
  • 3.3 回采巷道支护形式与参数合理选择63-68
  • 3.3.1 回采巷道支护形式合理选择63-65
  • 3.3.2 回采巷道支护参数合理选择65-66
  • 3.3.3 现场不同支护形式的经济比较66-68
  • 3.4 围岩松动圈锚喷支护机理及参数优化68-75
  • 3.5 本章小结75-76
  • 4 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现场实测分析及锚杆参数优化76-97
  • 4.1 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与采煤方法76-81
  • 4.1.1 地质概况76-78
  • 4.1.2 采煤方法78-81
  • 4.2 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多点位移计现场实测研究81-87
  • 4.2.1 观测仪器82
  • 4.2.2 观测站的布置82-83
  • 4.2.3 回采巷道多点位移观测及分析83-87
  • 4.3 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声波现场实测研究87-94
  • 4.3.1 声波测试原理87-91
  • 4.3.2 声波测定松动圈的具体方法91-92
  • 4.3.3 测试地点与测试结果分析92-94
  • 4.4 松动圈范围理论验证计算与锚杆支护参数的确定94-96
  • 4.5 本章小结96-97
  • 5 复杂构造带数值模拟与锚杆参数优化97-111
  • 5.1 数值分析与模拟软件简介97
  • 5.2 工程概况与模型建立97-99
  • 5.3 不同支护对策分布规律99-106
  • 5.4 锚杆支护参数优化数值模拟106-109
  • 5.5 本章小结109-111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111-113
  • 6.1 主要结论111-112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12-113
  • 参考文献113-116
  • 致谢116-11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117-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国惠;;松软顶板煤巷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2 高文博;朱峰;段天友;王文攀;朱运红;;波动方程正演在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3 路占元;王亚军;;双化煤矿急倾斜采煤法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3期

4 冯浩;;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确定及分析[J];煤炭工程;2011年08期

5 李兵;;1311(3)上顺槽过下覆回采工作面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6 梁顺军;肖宇;刁永波;朱亚东;陈燕雄;付建元;;库车坳陷山地复杂构造速度场研究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4期

7 伍永平;高喜才;解盘石;李超;曾佑富;;大跨度动压损毁回采巷道修复与支护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张国锋;于世波;李国峰;霍君英;;巨厚煤层三软回采巷道恒阻让压互补支护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9 王红胜;张新志;吴林梓;李树刚;董永建;;孤岛综放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J];煤炭技术;2011年08期

10 周松江;;极近距离煤层下层开采巷道布置方案的探讨[J];煤;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义;;构造建模技术在东湾复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韩利;吕庆田;韩立国;廉玉广;;起伏地表和复杂构造区域地震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华忠;巩曰练;王成礼;;复杂构造地震波照明分析与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效甫;鞠文君;;锚杆支护在煤矿回采巷道中的适应性[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管西竹;符力耘;;东部地区复杂构造地震勘探复杂性定量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韩志明;茹彩金;韩兴;;五家煤矿三井回采巷道锚网支护的可行性[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樊胜强;王勤芝;;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回采巷道临界深度的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康红普;;软岩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9 姚建国;杨厚柱;;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灰色模糊类比法[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潘纪顺;张先康;刘志;王夫运;段永红;;复杂构造的克希霍夫绕射成像[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禾;我国加速提升油气勘探技术水平[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李晓明;唐安矿回采巷道煤柱合理宽度研究[N];太行日报;2011年

3 记者 宋杰;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殷浩 殷武跃 张猛;地震深度成像软件:为复杂构造精确成像[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辛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解油气勘探技术难题[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张文军 张学斌;山前复杂构造带油气勘探研究项目通过审查[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阳文;两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煤炭报;2008年

8 田津文;天津轧三试制成功煤矿用大直径钢绞线[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9 刘传俊;鹤煤公司提前实现脱困目标[N];中国煤炭报;2000年

10 驻站记者 王艳霞 通讯员 王志永;右旗规划构建能源交通基地[N];赤峰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绪言;大采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苑益军;复杂构造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解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伍志明;高陡复杂构造储层及气水的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卫进;深部回采巷道耦合支护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崔建军;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杜青才;准噶尔南缘复杂构造地质力学分析与井下复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熊高君;复杂构造波动方程波场模拟及成像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8 沈鸿雁;地震散射波成像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郜进海;薄层状巨厚复合顶板回采巷道锚杆锚索支护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万万;基于波动方程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檀远远;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2 冯冶;深部矿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失稳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勇;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福祥;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监测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5 曾亮;深部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志刚;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破碎顶板加强支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晁建伟;回采巷道过断层顶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大明;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9 魏福吉;山前复杂构造带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赵晋泽;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拱形布置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99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