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玛曲大水金矿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7-07-01 09:18
本文关键词:甘肃玛曲大水金矿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民工业经济发展同矿产资源息息相关,但接踵而至的资源紧缺形势也将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强资源勘查力度,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宏观标志直接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利用深部显微信息寻找隐伏矿,则是在今后的地质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中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即原生晕法,是一种通过提取元素显微信息进行找矿的手段。金的众多勘查应用实践表明,研究原生晕分带性规律是判断异常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寻找隐伏矿体、评价深部潜力,进行找矿预测的一个有效方法。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在20多年的开采中以其独特的矿化特征和高品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随着矿石品位的急剧下降,迫使整个矿山必须在深部隐伏矿体的寻找上有所成果。过去在大水金矿区77线剖面开展的原生晕工作,已被证明能够得到有关研究剖面的异常分布,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深部含矿性等方面的多种信息,加上原生晕找矿本身在矿区应用实例较少,因此在大水金矿开展原生晕相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判断元素组合特征,元素异常与成矿关系,寻找深部新矿体,评价深部潜力,以及整个矿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进一步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以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为基础,利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70线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结合微量元素异常分布、元素组合特征,分析相关的前尾晕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指示意义,并对研究区内的矿体剥蚀程度以及矿体延伸程度做出初步预测,最终建立深部预测模型,进行潜力判断。 在前人长期工作总结出的最适合金矿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基础上,结合大水金矿矿石围岩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最终选择Au、As、Hg、Sb、Bi、W、Mo、Co、Cu、Pb、Zn、Ag、Mn这13种元素作为矿区原生晕的一般指示元素进行含量分析。 采用改进后的格里格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出70线原生晕从上至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Mn—Pb—Cu—Co—Bi—W—Ag—Au—Mo—Hg—Sb—Zn—As。 根据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Au的成矿具有相对独立性,与As、Sb、Hg这几种元素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Sb与Au的关系最为紧密,可将Sb作为特征指示元素,以其异常分布情况作为前缘晕发育情况的主要依据,推测Au的富集范围。 对比中国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标准序列,70线轴向分带序列中出现了明显的反分带现象,即部分前缘晕元素出现在序列尾部,部分尾晕元素出现在序列上部,反映了大水金矿是多阶段矿体叠加形成的结果,说明矿体的形成过程并非单一期次的。 元素异常分布等值线图表明,Au的高异常区域集中在3645中段附近,典型的前缘晕元素异常分布从上到下范围均较广;尾晕元素中大部分异常分布情况较好,仅Co在研究剖面未见内带异常;近矿晕元素中Pb、Zn异常分布范围较广,而Ag基本上未表现出异常。 70线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反映出矿体发育最好的位置集中在3605-3645中段范围,而在3605中段之下,矿体剥蚀程度加大,尾晕特征明显发育,直到3530中段稍有减弱,加上部分参数比值在此处有微弱增大的趋势,推测深部可能有小范围矿体存在。 通过建立70线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异常模式,得出剖面上至少有两个矿体的叠加;矿体发育最好的位置则在3605-3645中段附近,向下延伸有大范围尾晕,同时在最低标高发育小范围前缘晕;深部沿矿体倾斜方向具有小范围的成矿潜力。
【关键词】:原生晕 地球化学特征 深部找矿预测 大水金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8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矿区研究基础14
- 1.2.4 存在问题14-15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思路15-16
- 1.4 完成工作量16-18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8-21
- 2.1 大地构造背景18-19
- 2.2 地层19
- 2.3 构造19-20
- 2.4 岩浆活动20-21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21-30
- 3.1 矿区地层21-22
- 3.2 矿区构造22-24
- 3.3 矿体特征24-25
- 3.4 矿物成分25-26
- 3.5 矿石组构26-27
- 3.5.1 矿石结构26
- 3.5.2 矿石构造26-27
- 3.6 围岩蚀变27-30
- 第4章 原生晕分带序列的确定30-50
- 4.1 样品采集及数据分析30-33
- 4.1.1 取样点的设计与布置30-33
- 4.1.2 取样方法33
- 4.2 测试元素的选择与样品分析33-36
- 4.2.1 测试元素的选择33-35
- 4.2.2 样品分析方法35-36
- 4.3 中国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标准序列的确定过程36-44
- 4.4 格里戈良法计算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步骤44-47
- 4.4.1 背景值的确定45
- 4.4.2 计算线金属量45-46
- 4.4.3 计算分带指数46
- 4.4.4 计算变异性指数和变异性指数梯度46-47
- 4.4.5 改良后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47
- 4.5 大水金矿区 70 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计算47-50
- 第5章 大水金矿原生晕特征及异常模式50-64
- 5.1 大水金矿原生晕微量元素特征50-54
- 5.1.1 相关性分析50-51
- 5.1.2 R 型聚类分析51-52
- 5.1.3 因子分析52-54
- 5.2 分带序列基本特征54-55
- 5.3 大水金矿原生晕异常分带55-57
- 5.4 大水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特征57-60
- 5.5 大水金矿 70 线矿体剥蚀程度60-61
- 5.6 大水金矿 70 线原生晕深部找矿预测61-64
- 结论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新;臧兴运;郭秀峰;谢海东;赵利刚;孙永杰;;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改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学求,孙宏伟,迟清华,程志中,赵善定;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3 张国伟,柳小明;关于“中央造山带”几个问题的思考[J];地球科学;1998年05期
4 李惠;张国义;禹斌;李德亮;;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5 成杭新;赵传冬;庄广民;刘应汉;聂海峰;其鲁;;四川大岩子铂—钯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盲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7年04期
6 李惠,张文华,刘宝林,王敬臣,郭瑞栋;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J];地质与勘探;1999年01期
7
本文编号:505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0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