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覆岩回采巷道临界宽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破碎覆岩回采巷道临界宽度研究
【摘要】:为有效控制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变形,根据其赋存特征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技术,分析破碎覆岩普氏拱结构的形成原理和研究回采巷道临界宽度。针对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围岩松碎、强度低和不具有可锚性等特点,采用普氏拱理论,计算回采巷道围岩压力;当棚梁"工"字钢最大正应力等于"工"字钢屈服极限时推导出破碎覆岩条件下回采巷道临界宽度计算公式。以106煤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破碎覆岩回采巷道的合理临界宽度为4.4 m;增大支护强度和减小巷道高度可有效提高破碎覆岩回采巷道临界宽度;如果需要更大的巷道宽度,可通过降低棚间距或增大型钢型号方法实现。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破碎覆岩 回采巷道 普氏拱理论 临界宽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134018) 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69001)
【分类号】:TD263
【正文快照】: 软岩巷道在中国分布广泛,并且随着矿井的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巷道围岩应力不断升高,工程岩体所属的力学系统也由浅部工程围岩线性力学系统变为非线性力学系统[1],使得保证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特别是对于高应力软岩巷道[2]。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软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庆新,,康立军;回采巷道受力状态的数值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4年05期
2 王广昌,李百利,崔海龙,吕承贤;钢筋桁架锚梁支护在回采巷道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0年S1期
3 王育德,郭延华;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位置有限元模拟研究[J];煤矿设计;2001年05期
4 许梦国,伍佑伦,叶义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巷道收敛的影响因素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5 高明中,孙家斌,王汉民,李明好;极难维护回采巷道封闭式支架支护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9期
6 赵兴东,唐春安,王维纲;回采巷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2003年03期
7 李少刚,张开碧,张开智;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模糊等价聚类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徐富胜;树锚(索)网支护在回采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4年01期
9 兰瑞学,何富连;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J];江苏煤炭;2004年02期
10 李洪;;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应用实践[J];煤;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勤芝;樊胜强;;模糊聚类分析法在神火矿区回采巷道分类中的运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保生;朱维申;李术才;;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姚建国;杨厚柱;;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灰色模糊类比法[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樊胜强;王勤芝;;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回采巷道临界深度的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叶召明;;12_下煤层回采巷道主要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6 王广平;;下石节煤矿回采巷道破坏剖析[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7 侯民川;孙思云;陈相红;;破碎顶板下动压区回采巷道的维护技术[A];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煤矿先进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华心祝;陈登红;;淮南矿区深部回采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及支护技术[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尹增德;陈彦军;潘世功;;复杂构造条件下回采巷道稳定性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韩立军;林登阁;;不稳定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的研究[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绪言;大采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登红;深部典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3 卫进;深部回采巷道耦合支护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志强;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白启树;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姚宝珠;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刘倡清;综放变宽度煤柱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昌彪;残煤综放回采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仝晓军;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规律及稳定性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建建;袁庄矿回采巷道卸压槽技术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郭建国;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勇;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允聪;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于正军;大采高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及支护优化[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8 侯晓志;综采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9 党兴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10 许鹏飞;长平矿Ⅲ4303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5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3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