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本文关键词: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华南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摘要】: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o_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湖南省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关键词】: 华南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090)资助~~
【分类号】:P618.11;P534.46
【正文快照】: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四川成都6100453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814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湖南长沙410014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9谨以此文祝贺冯增昭教授九十华诞。Sequence-palaeogeography and coal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达同;发现晚二叠世两种轮藻化石[J];新疆石油地质;1987年04期
2 吴绍祖;塔里木北缘晚二叠世外区植物入侵事件[J];新疆地质;1993年02期
3 高弟;王冉;易同生;洪愿进;曹志德;;黔西南晚二叠世煤中10种有害元素的分布[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4 吴发明,洪祖寅;福建永安晚二叠世双壳类[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5 王永标,徐桂荣,林启祥;湖南慈利晚二叠世海绵礁与珊瑚礁的古生态研究[J];地球科学;1997年02期
6 程立人,武世忠,张予杰;藏北申扎地区晚二叠世早期的皱纹珊瑚[J];地质通报;2002年01期
7 杜美霞;庄新国;;华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的稀土元素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8 谭志宾;;广西晚二叠世煤变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9 邵龙义;汪浩;Large D J;;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J];古地理学报;2011年05期
10 伍康福;郭加勇;;贵州晚二叠世煤的灰、硫分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煤质技术;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善庆;;鄂湘粤桂晚二叠世煤的岩石组成及其变质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4年
2 赵福平;;贵州晚二叠世煤中形态硫特征及相关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曹执庸;孙南圭;隋增震;廖永璋;马敏;;试用马尔柯夫链模拟浙西晚二叠世地层[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4 陆刚;潘艺文;胡贵昂;;上映地区中—晚二叠世海绵藻礁特征[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锦海;;鄂湘粤桂晚二叠世含煤特征和成煤环境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4年
6 徐安武;;贵州织金地区晚二叠世煤系上部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相[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4)[C];1989年
7 谌建国;陈家怀;王树才;徐安武;;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成煤模式概述[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C];1990年
8 谌建国;肖建新;李树惠;;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若干成煤模式[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C];1990年
9 杨海军;朱正杰;柳天均;双燕;向宇;;渝东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凝灰岩中稀有金属赋存状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陈树旺;丁秋红;郑月娟;李永;张健;王杰;方慧;钟清;;松辽外围晚二叠世林西组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汪浩;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的沉积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翟大兴;内蒙古东部及邻区晚二叠世古地理特征与油气远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雒洋冰;川东川南晚二叠世煤及凝灰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高彩霞;川渝滇黔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加强;滇东南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构造背景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孔为伦;中上扬子北缘中—晚二叠世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朱俊宾;内蒙古东南部上石炭统—下三叠统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明琰;贵州盘县晚二叠世宣威组鳞木茎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刘玲;黔西县晚二叠世主采煤层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王强;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地球化学与成煤环境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4 鲍淼;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地层中瓦斯富集规律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5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3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