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豫西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骆驼山 豫西
【摘要】:豫西骆驼山矿床位于栾川多金属矿集区北部,是一中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硫铁矿床。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热液脉状型铅锌银矿床,而对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相学、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分析、金属硫化物Rb-Sr同位素测年、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手段,查明矿床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演化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厘定成矿时代、揭示矿化富集机理和矿床成因,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川组矽卡岩带内,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以磁黄铁矿、黄铁矿、铁闪锌矿为主,黄铜矿、白钨矿次之,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石、石英、透闪石、萤石为主,阳起石、钾长石、绿柱石次之,及少量的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钾长石化、方解石化、绢英岩化。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2)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600℃、盐度为3.15~39.60%,成矿系统压力为35~70MPa、深度为1.3~2.8Km。成矿流体由高温、中高盐度向中高温、低盐度演化,总体属于H2O-NaCl±CO2±CH4体系。(3)金属硫化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7.3±2.6Ma,表明骆驼山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与南泥湖岩体和钼矿床、冷水北沟铅锌矿床为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构成一个成矿系列。(4)成矿流体δ18OH2O值为2.4~10.7‰、δDH2O值为-106.7~-82‰,显示成矿流体早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1.4~3.0‰,显示S来源于深部;Sr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5)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大转换,主应力场由SN向转为EW向,华北陆块南缘软流圈上涌,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岩浆。含矿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侵位形成南泥湖花岗斑岩体和钼矿床。岩浆期后流体进一步演化和迁移,以岩浆水为主的中高温含矿流体在岩体外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断裂带中形成脉状铅锌矿。
【关键词】: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骆驼山 豫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11-12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16
- 1.2.1 矽卡岩矿床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南泥湖矿田研究现状13-14
- 1.2.3 骆驼山矿床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16-17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17-20
- 1.4.1 技术路线17-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4.3 完成工作量19-20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20-27
- 2.1 栾川矿集区地质20-25
- 2.1.1 区域地层21
- 2.1.2 区域构造21-25
- 2.1.3 区域岩浆岩25
- 2.2 栾川矿集区构造演化25-27
- 2.3 区域矿产27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27-37
- 3.1 矿区地质特征27-31
- 3.1.1 地层28-30
- 3.1.2 构造30-31
- 3.1.3 岩浆岩31
- 3.2 矿床地质31-37
- 3.2.1 矿体特征31-33
- 3.2.2 矿石特征33-34
- 3.2.3 矿石类型34
- 3.2.4 围岩蚀变34-35
- 3.2.5 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35-37
- 第四章 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37-46
- 4.1 流体包裹体研究37-42
- 4.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37-39
-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39-41
- 4.1.3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41-42
- 4.2 氢氧同位素研究42-44
- 4.2.1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42
- 4.2.2 测试结果42-44
- 4.3 硫同位素研究44-46
- 4.3.1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44-45
- 4.3.2 测试结果45-46
- 第五章 成矿年代学研究46-50
- 5.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46-48
- 5.2 测试结果48-50
- 第六章 矿床成因50-60
- 6.1 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50-51
- 6.2 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51-53
- 6.2.1 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51-52
- 6.2.2 成矿物质来源52-53
- 6.3 成矿物质迁移和沉淀53-54
- 6.4 控矿因素分析54-56
- 6.4.1 地层控矿54
- 6.4.2 构造控矿54-55
- 6.4.3 晚侏罗世花岗岩体控矿55-56
- 6.5 矿床成因56-57
- 6.6 成矿模型57-59
- 6.7 找矿标志59-60
- 第七章 结论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71
- 附录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发现特大型铁矿[J];矿业快报;2002年09期
2 李钟模;中国硫铁矿床分类及预测[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年09期
3 沈保丰;翟安民;杨春亮;曹秀兰;;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年04期
4 A. E. 尤谢,B. 埃列夫利,王刚 ,边伟;土耳其低品位铁矿床的新评估方法[J];矿业工程;2005年01期
5 周煜双;;试论我国稀土——铁矿床的特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6 王显锋;张兴润;;四川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7 松权衡;刘忠;杨复顶;王宝金;李任时;徐曼;张敏;;国内外铁矿资源简介[J];吉林地质;2008年03期
8 ;中国大型隐伏铁矿勘探开辟第二找矿空间[J];现代矿业;2010年12期
9 马世青;;浅议新疆鄯善县红云滩铁矿床详查工作[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10 马世青;;浅议新疆鄯善县红云滩铁矿床详查工作[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信;杨道斐;;姑山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1975)[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潘锦华;;辽宁省铁矿资源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李仲均;;中国古代铁矿床地质史料初探[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宋学信;黄崇柯;唐兴信;;我国富铁矿床三十例(1976)[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5 杨时惠;傅光学;;四川泸沽锡铁矿床黑硼锡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6 潘才;肖红;;甘肃西部铁矿资源特点及开发[A];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赵震宇;于平;李丽;张富贵;;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亓绍枚;唐兴信;;中国钒钛铁矿概况[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9 徐超;陈华国;何建娟;李泽;郭显忠;;山东省太平村铁矿床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任群智;;鞍本地区铁矿资源形势及对策[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杰;我国铁矿勘查大有可为[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陈更生;拓宽铁矿利用的视界[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记者 李平;安徽发现一大型铁矿[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东;我国铁矿资源“后劲”仍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于祥明;我国东部有望找到一批铁矿[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刘维邋李响;我国东部铁矿勘探潜力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刘东立;近两年我国新增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2亿吨[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记者 刘振国;我国尚有较大铁矿找矿空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丁全利 刘振国 高原;破铁矿约束我们怎么做[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丁全利 刘振国;破解铁矿约束,,我们怎么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建明;辽宁弓长岭BIF型铁矿田成矿环境与富铁矿床形成机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冯昌荣;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边建华;鄂东金山店—灵乡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赵震宇;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5 贺建委;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毛洪江;老挝长山成矿带爬立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段超;宁芜矿集区凹山玢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王金亮;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徐加夫;基于系统角度的莱新铁矿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任群智;鞍山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与隐伏矿体找矿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恒之;云南省晋宁县天井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江勇卫;宁芜南段和睦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仁乔;新疆东天山红云滩铁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洪里平;福建德化阳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米强;内蒙古武川县大麻忽兔地区铁矿成因浅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钱嘉伟;和尚桥露天铁矿地下水疏干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杨春辉;内蒙古碧玉山地区火山沉积—热液型铁矿找矿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马宏;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王丽红;河北涞源鸽子岭铁矿床特征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邢波;豫西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中纹层状矿石的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538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3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