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3:11

  本文关键词: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斑岩铜矿 全岩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 围岩蚀变 成矿流体


【摘要】:本文在系统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取新疆地区著名的土屋、包古图、琼河坝和哈腊苏斑岩铜矿床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归纳它们的成岩成矿年代、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等特征,并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进行对比研究,厘定了新疆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对新疆境内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找矿勘查的指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四个典型斑岩铜矿的成矿斑岩均具有相似的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Hf同位素特征表明新疆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都属于埃达克岩,源区主要来自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构造背景均为俯冲岛弧环境。成岩成矿年代学显示,新疆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古生代的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成矿时代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412-377 Ma和晚阶段326-310 Ma。地质特征对比研究显示,新疆斑岩型铜矿床的矿体主要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分布于成矿斑岩中,其中土屋矿床的矿体也有部分矿体分布于火山岩围岩中。它们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总体上较为一致,但是在与矿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蚀变类型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成矿流体特征对比显示,四个典型矿床在成矿流体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包古图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和中高盐度,土屋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和高盐度,琼河坝的成矿流体与哈腊苏矿床为中高温和(中)低盐度。土屋、包古图、琼河坝的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水,而哈腊苏斑岩矿床还混入了大气降水。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矿对比研究,发现成矿时代、构造背景、成矿斑岩特征、矿体特征与围岩蚀变方面的差异不是造成它们的形成不同规模和品位的矿化主要原因,而成矿流体的差异(新疆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总体偏低)是造成新疆斑岩型矿床矿化规模和品位偏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疆斑岩铜矿 全岩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 围岩蚀变 成矿流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成矿构造背景研究现状11-12
  • 1.2.2 成矿机理研究现状12-13
  • 1.2.3 成矿岩浆岩成因研究现状13-14
  • 1.2.4 成矿流体研究现状14-15
  • 1.2.5 元素富集机理研究现状15
  • 1.2.6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5-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6
  • 1.4 研究计划16
  • 1.5 完成的工作量16-18
  • 第2章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18-26
  • 2.1 构造环境和条件18-20
  • 2.1.1 大地构造单元及特征18-19
  • 2.1.2 大地构造演化阶段19-20
  • 2.2 地层20-21
  • 2.3 岩浆岩21-24
  • 2.3.1 岛弧岩浆岩的时空分布21-22
  • 2.3.2 岩浆岩与地质环境22-23
  • 2.3.3 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23-24
  • 2.4 变质岩24-26
  • 第3章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26-38
  • 3.1 岩浆热液蚀变对元素活动性影响26-28
  • 3.2 主量元素28-30
  • 3.3 微量稀土元素30-32
  • 3.4 同位素特征32-34
  • 3.4.1 Hf同位素32-33
  • 3.4.2 Sr-Nd同位素33-34
  • 3.5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指示34-38
  • 第4章 新疆典型斑岩铜矿对比38-47
  • 4.1 成矿时代对比38-40
  • 4.2 成矿斑岩岩体对比40-41
  • 4.3 矿化特征对比41-43
  • 4.3.1 新疆斑岩型矿床(土屋-延东、包古图、琼河坝和哈腊苏)41-42
  • 4.3.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矿床42-43
  • 4.4 围岩蚀变对比43-45
  • 4.4.1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43-44
  • 4.4.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矿床44-45
  • 4.5 成矿流体特征对比45-47
  • 4.5.1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45-46
  • 4.5.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矿床46-47
  • 第5章 新疆斑岩铜矿的找矿远景47-49
  • 第6章 结论49-51
  • 6.1 主要结论49-50
  • 6.2 存在问题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62
  • 附录 表格62-97
  • 个人简历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萍;董连慧;冯京;王核;徐兴旺;薛春纪;屈迅;;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时代及成矿特点[J];新疆地质;2010年04期

2 虞鹏鹏;梁锦;陈宣谕;李红中;卢文姬;;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宏宇;;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4 宋元宝;韩磊;欧阳渊;裴亚伦;范敏;;高分遥感数据在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5 赵希良;龚臣;何俊;彭建华;黄韶春;杨志龙;;西藏措勤县打加错地区斑岩型铜矿点发现及其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2期

6 王居里;王建其;胡洋;涂一安;王敏;令伟伟;;新疆谢米斯台地区斑岩型铜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球学报;2014年03期

7 殷先明;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找矿研究[J];甘肃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平户,丁兆举;青海小赛什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S1期

9 王列;陈梁;孙德瑜;;大理宾川小龙潭斑岩型铜矿[J];云南地质;2008年02期

10 陈军强;张超;李志丹;;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矿业;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执庸;孙南圭;廖永璋;隋增震;马敏;;西裘细碧角斑岩型铜矿床的统计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2 王平户;丁兆举;;青海小赛什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3 江思宏;聂凤军;;北山地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远景评价[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4 邹国富;朱春蓉;赵冲全;赵向东;郭嵋;;春都斑岩型铜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征;杨俊_";庄道泽;;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床找矿规律性研究——暨“三高二对应一相关”找矿模式研究[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九)[C];2010年

6 雒志锋;;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斑岩型铜矿中的应用[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7 白大明;王彦鹏;牛颖智;;内蒙古珠斯楞海尔罕斑岩型铜矿综合找矿方法[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喻亨祥;夏斌;刘家远;林锦富;;新疆乌伦布拉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前景(摘要)[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9 刘江涛;杨立强;吕亮;;滇西中甸普朗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床:矿物组合与流体组成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黄旭钊;;新疆某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预测研究[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于德福;我国首个千万吨级斑岩型铜矿床有望诞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张元国;西天山发现罕见斑岩型铜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记者 吕游;我市启动寻找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工作[N];黑河日报;2014年

4 商立今;内蒙古地质找矿结硕果[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别小娟;西藏斑岩型铜矿遥感找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

本文编号:55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5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