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灰石膏矿岩单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浅埋灰石膏矿岩单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对山东峄城区浅埋地下开采石膏矿采空区的灰石膏矿岩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该石膏矿岩的蠕变破坏特性,第一阶段蠕变时间短暂,即刻转入第二稳定蠕变阶段,所加荷载超过极限值时,迅速发生破坏,没有明显的第三蠕变阶段,属于韧-脆性破坏。通过放大加载曲线发现,蠕变过程中始终有微破裂发生。瞬时变形模量具有应变硬化的特点。长期压缩蠕变强度为瞬时抗压强度的70.62%至72.05%。计算结果表明,多项式经验模型和西原体模型能描述石膏矿岩前两个阶段的蠕变过程,试验曲线与计算曲线吻合较好,但不能描述第三蠕变阶段的破坏特点。根据试验所得参数,利用FLAC3D软件自定义黏弹塑性蠕变模型,模拟了石膏矿岩的蠕变行为。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灰石膏矿岩 单轴蠕变 应变硬化 蠕变模型
【分类号】:TD315
【正文快照】: 0引言蠕变是岩石材料重要的基本力学特性,其随时间的变形及破坏特点关系到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我国地下开采的石膏矿中,大多采用房柱法开采,依靠在采空区中留设矿柱来支撑上覆岩层,维持空间结构的稳定,是石膏矿山处理采空区的主要手段,而大量遗留的采空区成为石膏矿山主要的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М.И.索姆金;辛立中;;利用矿岩的膨胀效应改进穿爆工作[J];国外金属矿山;1991年11期
2 洪飞;付琛;;露天运输矿岩冻粘车箱的防治[J];金属矿山;1991年05期
3 王林,于亚伦;裂隙矿岩的动载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4 阎靖;;对矿山合理准确计算矿岩量的思考[J];四川冶金;2014年02期
5 朱志根;吴爱祥;习泳;;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特性影响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6 袁海平;吴祥松;温广军;;流变断裂型矿岩自然崩落速率模拟预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7 璩世杰;矿岩块度图象分析法研究述评[J];金属矿山;1995年11期
8 张愈祖,谢圣权;特殊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相关性与分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吴少华,,张俊忠;矿岩自然崩落的监测研究[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4年04期
10 ;矿岩爆破块度的预测与控制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立坚;宋守志;徐小荷;;矿岩粉碎的动态过程测试与分析[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2 王明林;单守智;王维纲;;矿岩综合分级定额标准初探[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3 李纯阳;王龙宇;;矿岩特性及可钻性的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王泽模;;分析柱状药包对矿岩各向作用的一种方法[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穆清海;;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出矿控制点与矿岩块度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卢跃刚;陈彬;;北京首云铁矿露天爆破矿岩质量的控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唐历幼;;自进式锚杆在矿岩堆积层中的应用[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兴隆;自然崩落法矿岩工程质量数字化评价及模拟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春阳;散体矿岩移动规律模拟及高粘矿岩助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仵锋锋;高粘性松散矿岩流动性及助流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马俊伟;堆浸工艺中矿岩散体介质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孙磊;保安隔离区对空场回采矿岩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5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