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山西省王庄煤矿矸石山复垦植被恢复模式与矿区居民环境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3:10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王庄煤矿矸石山复垦植被恢复模式与矿区居民环境感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西省王庄煤矿 矸石山复垦 植被恢复 环境感知 环境满意度


【摘要】: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伴随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大气、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矿区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作为煤炭开采的副产物,煤矸石山成为矿区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复垦是解决煤矸石山环境问题的最优途径,本文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煤矸石山复垦的影响以及居民环境感知,以期为矿区环境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矿企业以及政府制定相应环保政策以及实施方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和思路。本文以山西省王庄煤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实验分析以及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分布特征,同时分析煤矿区居民对环境的感知强度以及环境满意度评价。结合客观现状与主观感知,研究王庄煤矿环境修复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从煤矸石山土壤理化性质来看,在土壤含水率累积、土壤疏松效应、土壤酸碱度改良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四项改良效果下,槐树林植被恢复模式在各方面均表现优良,适宜在本地区煤矸石山复垦治理的植被恢复模式。(2)煤矸石山土壤重金属Zn、Cu、Pb、As和Cr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b和Cr超过山西背景值,在矸石山存在超标情况,而Cr元素的富集程度最大。柏树林模式对Zn和Cu两种微量元素的吸收量最大;柏树林模式对Pb元素净化作用最明显,槐树林模式对As元素和Cr元素的净化作用最明显。(3)居民认为矿区环境卫生最好,其次是植被绿化和水资源质量,最差的是空气质量;居民对于企业改善环境的努力较为看好,对矿区环境治理成效持肯定态度;居民对于矸石山的复垦治理的认可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居民属性对环境感知的影响较大。(4)对居民环境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空气质量评价、其次为环境卫生评价和矸石山植被长势评价、最后为水资源质量评价。且四种感知评价提升一个等级,居民环境满意度提升一个等级的概率分别增加5.033、1.779、1.595、1.430倍,可以看出增加空气质量评价提升环境满意度的概率最大,其次为环境卫生和矸石山植被长势,最后为水资源质量。因此应该着重加大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同时提升环境卫生和矸石山治理力度,从而提升居民环境满意度。(5)综合客观实验结果与主观居民环境感知分析可知,王庄煤矿矸石山复垦工作开展较为积极、效果良好,土壤环境的各方面均有所改善,同时也得到了矿区居民认可;此外,矸石山复垦很大程度上影响矿区居民的环境满意度,且提升煤矸石山植被长势对于提升居民环境满意度等级的概率较大。可见煤矸石山复垦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且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发扬。
【关键词】:山西省王庄煤矿 矸石山复垦 植被恢复 环境感知 环境满意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8;X7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国内外煤矸石山复垦研究概况13-17
  • 1.2.2 环境感知研究概述17-20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20-26
  • 2.1 研究区概况20-22
  • 2.1.1 交通概况20
  • 2.1.2 地形及水系概况20
  • 2.1.3 气候概况20-21
  • 2.1.4 煤矸石山植被信息21
  • 2.1.5 社区居民状况21-22
  • 2.2 研究内容22
  • 2.3 研究方法22-24
  • 2.3.1 调查采样方法22-23
  • 2.3.2 问卷调查法23-24
  • 2.3.3 室内指标测定方法24
  • 2.3.4 数据处理和分析24
  • 2.4 技术路线24-26
  • 第三章 煤矸石山复垦植被恢复模式研究26-40
  • 3.1 煤矸石山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26-31
  • 3.1.1 土壤含水量差异26-27
  • 3.1.2 土壤容重差异27-29
  • 3.1.3 土壤酸碱度差异29-30
  • 3.1.4 土壤有机质差异30-31
  • 3.2 煤矸石山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差异31-38
  • 3.2.1 煤矸石山土壤重金属总含量水平31-33
  • 3.2.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33-37
  • 3.2.3 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37-38
  • 3.3 小结38-40
  • 3.3.1 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小结38
  • 3.3.2 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小结38-40
  • 第四章 矿区居民环境感知研究40-64
  • 4.1 矿区居民环境感知分析41-45
  • 4.1.1 居民对空气质量感知分析42-43
  • 4.1.2 居民对水资源质量感知分析43
  • 4.1.3 居民对植被绿化和环境卫生感知分析43
  • 4.1.4 居民对煤矿企业环境改善认可评价分析43
  • 4.1.5 居民对环境与往年相比变化程度感知分析43-44
  • 4.1.6 居民对矸石山治理必要性感知分析44
  • 4.1.7 居民对矸石山复垦治理质量感知分析44
  • 4.1.8 居民对复垦后矸石山植被长势感知分析44
  • 4.1.9 环境感知强度统计44-45
  • 4.2 居民属性与环境感知差异性分析45-49
  • 4.2.1 性别对感知的影响46
  • 4.2.2 职业对感知的影响46-47
  • 4.2.3 年龄对感知的影响47
  • 4.2.4 学历对感知的影响47
  • 4.2.5 居住时间对感知的影响47
  • 4.2.6 距矿区距离对感知的影响47-48
  • 4.2.7 收入对感知影响48-49
  • 4.3 居民属性与环境感知相关性分析49-55
  • 4.3.1 定序变量与环境感知的相关性分析50-52
  • 4.3.2 分类变量与环境感知的相关性分析52-55
  • 4.4 矿区居民环境满意度分析55-60
  • 4.4.1 居民属性与环境满意度关系56
  • 4.4.2 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结果56-58
  • 4.4.3 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58-60
  • 4.5 小结60-64
  • 4.5.1 环境感知小结61
  • 4.5.2 环境满意度小结61-64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64-66
  • 5.1 结论64-65
  • 5.2 建议65-66
  • 参考文献66-74
  • 附录:调查问卷74-76
  • 致谢76-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朋成;黄占斌;马宁;;生物修复技术在矸石山复垦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2年06期

2 武冬梅,张建红,吕珊兰,赵景逵;山西矿区矸石山复垦种植施肥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4期

3 张燕平,卞正富;煤矸石山复垦整形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能源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4 樊芳;王芳;;淮北市煤矸石山复垦模式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5 张国良,卞正富;矸石山复垦整形设计内容和方法[J];煤矿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6 李贞;;潞安集团公司矸石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3年06期

7 刘青柏;刘明国;冯景刚;;MPI模型在矸石山复垦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曰文 本报记者  靳洪才 王红光;阜新矸石山复垦造良田[N];辽宁日报;2006年

2 王曰文;复垦矸石山 变绿又生金[N];人民日报;2006年

3 王曰文;海州露天矿:矸石山披绿装[N];中国煤炭报;2006年

4 记者 孟宪江 王学仁;15000亩矸石山变成林地草场[N];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倩;重庆地区矸石山堆积形态及稳定性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江雷;矸石山风化续堆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2 牛桠枫;山西省王庄煤矿矸石山复垦植被恢复模式与矿区居民环境感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3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53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