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LFA方法在晋东采煤区景观结构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17 16:18

  本文关键词:LFA方法在晋东采煤区景观结构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LFA 景观评价 晋东采煤区 生态安全距离


【摘要】:煤炭开采区植被退化监测和植被恢复的效果评价较少从景观角度进行,然而对开采区进行景观尺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晋东(阳泉南庄煤矿)采煤作业区为干扰源,按照扇形取样,依距离设置800、1 500、2 100、2 800、3 500和4 200 m 6条等距线。采用LFA方法,沿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布设5条长度为100m的样线,通过对斑块数量、单位长度上斑块宽度、单位长度上斑块间平均距离和大小的测量,计算斑块面积指数和景观结构指数;对样线周围土壤进行地表土壤健康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地表盖度(降雨溅蚀保护)、多年生植被覆盖度、枯落物状况、隐花植被盖度4项植被层指标以及结皮破碎性、土壤侵蚀程度、沉积物、地表粗糙度、地表特征、土壤崩解系数、土壤质地7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通过研究揭示煤炭开采对当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距离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距煤炭开采区距离的增加,煤炭开采对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削弱,进而造成了土壤稳定性指数、土壤渗透性指数、养分循环指数的同步上升。随着距离的增加,LFA相关的各项指标均呈现由慢速增加至快速增加再到逐步维持的趋势。景观功能向着有利于水分、养分保蓄的方向发展。当煤炭开采强度为320万t/a时,自然保护区及城市规划建设应保证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为4 370 m。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LFA 景观评价 晋东采煤区 生态安全距离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2)
【分类号】:TD88;P901
【正文快照】: ZHAO Juan1,2;LI Xin-ping2;JIA Li-ming1.Application of LFA method to quantitative monitoringand assessment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n mining area of eastern Shanxi.Journal of BeijingForestry University(2016)38(6)79-86[Ch,24 ref.]1 The Key Laboratory fo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连宏;罗宏;王晓;;大气污染态势与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J];中国煤炭;2015年04期

2 贾滨洋;曾九利;李玫;柏松;;“多规融合”下的城市开发边界与最小生态安全距离[J];环境保护;2015年Z1期

3 赵娟;郭晋平;;采煤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刘春雷;王金满;白中科;陈殿勇;张树礼;;干旱区草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分析[J];金属矿山;2011年05期

5 张波;张建军;郑芳;李轶涛;杨云凤;;黄土区不同地类景观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6期

6 张波;张建军;;LFA方法在晋西黄土区植被景观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2期

7 崔旭;葛元英;白中科;;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8 赵陟峰;郭建斌;郭汉清;景峰;;山西葛铺煤矿矿区土壤水分和结构变化浅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9 张成梁;黄艺;;LFA的引进简介[J];山西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10 曹银贵;程烨;白中科;;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复垦的原则[J];资源与产业;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岑丽;潞安矿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迪;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2 曹文洁;荒漠区典型露天煤矿粉尘扩散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岐;何京丽;珊丹;荣浩;邢恩德;郭建英;刘铁军;李锦荣;刘艳萍;;再塑地貌边坡人工植被恢复适宜灌水方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6年07期

2 贾滨洋;柏松;李玫;曾九利;;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在“多规合一”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03期

3 贾宁;董欣;宁雄;刘毅;;基于BP神经网络水质模型的城市安全距离研究——以芜湖和马鞍山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4 赵娟;李新平;贾黎明;;LFA方法在晋东采煤区景观结构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5 罗宏;张保留;吕连宏;裴莹莹;;基于大气污染控制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初步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年03期

6 薛文博;武卫玲;付飞;哈艳梅;雷宇;陈潇君;王金南;许艳玲;;中国煤炭消费对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02期

7 谷裕;王金满;刘慧娟;王洪丹;白中科;;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壤含水率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04期

8 严智丹;王宁宁;;城市“多规融合”的再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9 刁立夫;;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重建工艺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6年02期

10 杨占红;吕连宏;曹宝;王晓;罗宏;;国际能源消费特征比较分析及中国发展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文博;付飞;王金南;贺克斌;雷宇;杨金田;王书肖;韩宝平;;基于全国城市PM_(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0期

2 俞田颖;顾娟;赵洁;;中国城市增长边界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J];湖南农机;2012年09期

3 朱法华;王圣;;如何推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J];环境保护;2012年12期

4 张润朋;周春山;;美国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与述评[J];规划师;2010年11期

5 贾飚;陈刚;杨耀;;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保持防治技术探索——以锡林郭勒盟乌兰图嘎锗煤露天矿为例[J];内蒙古水利;2010年02期

6 王金满;白中科;崔艳;张继栋;;干旱戈壁荒漠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化复垦模式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张波;张建军;;LFA方法在晋西黄土区植被景观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2期

8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9 苗世龙;程婕;刘捷;赵廷宁;;天津市生态承载力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10 赵万羽;李建龙;陈亚宁;;天山北坡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以阜康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锡林郭勒草原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措施应用效果初步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2 夏菲;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幼苗根系形态结构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日娜;基于3S技术的锡林浩特市草地动态监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刘小艇;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鹏;天然气田大气污染预警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玉珍;基于CALPUFF模型的核电站事故源项大气扩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任永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区域大气环境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吴转璋;合肥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国忠;影响华南的西南低涡及其致洪暴雨的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殷芙蓉;浮尘对冬小麦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4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54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