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王仙岭地区中生代含钨与含锡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成矿差异机制
本文关键词:湘南王仙岭地区中生代含钨与含锡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成矿差异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成因 含钨花岗岩 含锡花岗岩 王仙岭 荷花坪 湘南
【摘要】:南岭地区以发育多旋回、多成因的花岗岩及其有关的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床著称。王仙岭地区位于南岭中部。晚三叠世的王仙岭含钨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P2O5(0.22%)和Al2O3(14.37%)含量,低的Zr+Nb+Ce+Y含量(118μg/g)和稀土总量(65.6μg/g)。花岗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εNd(t)和εHf(t)值分别为0.7172~0.7305、 7.1~ 9.5和 10.2~ 11.5,对应的Nd和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83~1.95 Ga和1.5~2.0 Ga。晚侏罗世荷花坪含锡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的P2O5(0.04%)和Al2O3(12.91%和12.25%)含量,高的Zr+Nb+Ce+Y含量(334μg/g和385μg/g)和稀土总量(287μg/g和303μg/g)。与王仙岭花岗岩相比,荷花坪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200),高的εNd(t)和εHf(t)值( 8)以及年轻的Nd和Hf两阶段模式年龄(约1.5 Ga)。王仙岭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形成;而荷花坪花岗岩花岗斑岩脉具有和A2型花岗岩特征,是由麻粒岩化的中元古代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王仙岭岩体富硼,与钨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荷花坪岩体与花岗斑岩脉富氟,与锡矿化有关。两期花岗岩均为还原性的高分异花岗岩,两者成矿差异可能是由部分熔融形成两类花岗岩的基底钨锡含量差异导致。
【作者单位】: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含钨花岗岩 含锡花岗岩 王仙岭 荷花坪 湘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05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6704)
【分类号】:P618.44;P618.67;P588.121
【正文快照】: 0引言Sn和W为稀有金属元素,具有许多类似属性。它们均具有高的电荷与离子半径比值,且大部分钨矿与锡矿都与花岗岩有关。钨和锡在花岗质熔体中元素行为的差异,导致它们两者在成矿专属性上有所不同。Sn在花岗质熔体中以+4价和+6价两种形式存在。Sn4+在氧化性花岗质熔体中为相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庆辉,邢作云,张昱,伍光英,童劲松;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2 王晓霞,卢欣祥;北秦岭沙河湾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J];矿物学报;2003年01期
3 魏春生;第5届国际花岗岩研讨会在日本举行[J];科学通报;2003年20期
4 刘阳生,黄革非,邝田顺,邱先前;初论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3年03期
5 周新民;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6 卢欣祥,王晓霞,肖庆辉,尉向东,董有;答“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J];地质论评;2003年02期
7 赵虎,晏磊,赵云升;花岗岩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研究[J];矿物岩石;2004年02期
8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过铝花岗岩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兼论西藏过铝花岗岩[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2期
9 张元祥;大别山张广河花岗岩成因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年03期
10 曹志敏,郑建斌,安伟,李佑国;雪宝顶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2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3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吉琛;陈良忠;林文信;;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0)——“三江”论文专辑[C];1990年
7 张能德;张怀举;;川西含锡花岗岩类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1)——“三江”论文专辑[C];1991年
8 王德滋;舒良树;;论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莫柱孙;叶伯丹;;南岭花岗岩地质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10 钟云添;王殿宝;;南岭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一般成矿特性[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瑞欣;广西栗木水溪庙矿化花岗岩特征及岩体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杨俊泉;新疆巩留—特克斯达坂库勒萨依一带花岗岩类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张金阳;西藏定结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4 代雅建;阿尔泰布尔根碱性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刘建峰;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6 袁巧红;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吴梅贤;广东佛冈花岗岩风化壳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8 欧阳恒;个旧花岗岩凹陷带岩矿地球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李平;中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对天山洋陆转换时限的制约[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江胜国;山东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1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7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