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邢矿区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邯邢矿区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承压水 深部下组煤开采 煤层底板突水 分时段分带突破
【摘要】:为探讨大采深高承压水条件下煤层底板的突水机理,通过分析邯邢矿区底板突水的特征,从岩石结构及地下水动力及线弹性断裂力学等方面研究入手,首次提出了"分时段分带突破"的煤层底板突水机理。从空间上,将上组煤2号主采煤层至煤系基底奥灰强含水层之间,以薄层灰岩含水层为界划分4个隔水地质单元,按阻水能力将煤层底板岩体划分为11个阻水带,构建了6种底板突水模式,解释了高承压水从底往上逐带突破的物质基础条件;从时间上,将煤层底板渗水及突水通道形成进程划分为4个时段,确定了每个时段的界定条件。结合岩体力学分析,给出了底板突水综合判别式,为防控底板"分时段分带突破"突水进程提供决策。
【作者单位】: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高承压水 深部下组煤开采 煤层底板突水 分时段分带突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276,51174289)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赵庆彪,蒋勤明,高春芳.邯邢矿区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3):117-121,176.Zhao Qingbiao,Jiang Qinming,Gao Chunfang.Study on floor water inrush mechanism of deep seam in Hanxing Mining Area[J].Coal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6,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6期
2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4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5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6 靳德武;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J];中国岩溶;2003年01期
7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于喜东;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9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10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全龙;;影响潘西矿19号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关永强;;煤层底板突水可预测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向东;韩大为;刘世君;;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下三带”分布特征[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靳德武;郑纲;樊娟;张雁;;煤层底板突水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均伟;;河南永夏矿区特高压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边凯;赵各庄矿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断裂滞后突水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3 朱宗奎;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刘再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5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刘再斌;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3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5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周卫;朝川矿水文地质规律及己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胡茂流;朱庄煤矿六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8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尹会永;潘西煤矿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71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7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