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我国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8:03

  本文关键词:我国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业城市 生态文明 发展水平 差异性 关键因子


【摘要】:结合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引入生态文明发展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质量三个维度指标体系,评价比较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西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并运用排列图法提取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影响基本是一致的;(2)典型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近两年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均呈较明显的上涨趋势,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发展的趋势;(3)环境质量是影响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质环境是重中之重。最后,文章提出应从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准确测量,并把握调整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矿业城市 生态文明 发展水平 差异性 关键因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11&ZD040) 中国地质调查“地质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12120114056501)
【分类号】:F426.1
【正文快照】: 1引言2013年国务院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矿业城市有244个,占比93.13%[1]。矿业城市作为主要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矿业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东琪;张京祥;朱传耿;胡毅;周亮;;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于正松;胡毅;周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2 魏伟;石培基;周俊菊;颉斌斌;雷莉;;基于GIS和组合赋权法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1期

3 何方永;;中国西部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4期

4 陈桂秋;;城镇化过程中广西生态环境竞争力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5 李飞;曾源;李晓松;赵千钧;吴炳方;;近30年中国陆地植被活动遥感监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8期

6 LI Fei;ZENG Yuan;LI XiaoSong;ZHAO QianJun;WU BingFang;;Remote sensing based monitoring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from 1982 to 2009[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8期

7 樊新刚;米文宝;马振宁;;区域经济-污染-环境三维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环境科学;2015年02期

8 徐建斌;任成凯;李红;魏晓;刘玉桥;李少鹏;孙峰华;;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质量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2期

9 杨家芳;兰良鸿;周文龙;;花溪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5年10期

10 孙峰华;孙东琪;胡毅;李少鹏;徐建斌;;中国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格局:1990~2010[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皎月;沈阳体育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2 刘肖利;2000-2010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金凤;中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彦玲;;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2 朱晓华,杨秀春;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5期

3 李恺;;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4 付哲,周云轩,刘殿伟,刘万崧;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5 张松滨,李万海,王红;分级贴近度法与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工程;2000年05期

6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7 郑新奇,王爱萍;基于RS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8 万本太,王文杰,张建辉,陈平,程学慧;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9 董贵华;张建辉;赵晓军;何立环;;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2期

10 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元;矿业城市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08期

2 朱训;关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报告[J];今日国土;2002年04期

3 杨玲;矿业城市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05期

4 樊杰,孙威,傅小锋;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5 夏英煌;王文;;探讨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之路[J];中国矿业;2008年05期

6 关凤峻,胡小平,蒋少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年08期

7 阿里木江,王晓峰;西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吕国平,刘法宪;矿业城市:调整生命周期 促进可持续发展——由“矿竭城衰”现象引发的思考[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05期

9 李广洲;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建议[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0期

10 朱训;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夏英煌;李晓莉;罗晓玲;;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的探讨[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敏;陈俊楠;;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4 田承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保贤;康鸳鸯;;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构思—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6 陈佩富;;用科学的发展观 规划我国的矿业城市[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周丹;宋芳晓;安艺;;从“空城”现象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曹志新;;关于对资源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鹤;张平宇;;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余星涤;;矿业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对房地价格的影响[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朱训;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余爽;矿业城市:要治“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矿业城市转型之道[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岗 叶维延;矿业城市如何面对资源衰竭[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6 ;中国矿业城市生死大转型[N];经理日报;2005年

7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关于建设和谐矿业城市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王衡;关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张丽莉;中矿联举行矿业城市工委会工作座谈会[N];长白山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平;第八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将在白山举行[N];中国矿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羽;湖南省矿业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毕普云;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刘抚英;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万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任勇;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年

9 仇方道;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姣;黑龙江省矿业城市转型与接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曲臣;矿业城市转型风险分析与规避[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丁博;老年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佳;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5 瓮婕婕;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潘竞涛;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胡杰荣;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李芳玮;矿业城市转型成本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吕秀杰;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问题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2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72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