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受载破坏裂纹扩展带电特性
本文关键词:岩石受载破坏裂纹扩展带电特性
【摘要】:为了研究岩石破裂过程电位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理,利用预制裂纹岩石试样实验测试了裂纹扩展途径的电位信号变化规律及裂纹两侧电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扩展裂纹的尖端和新形成的裂纹壁面是产生自由电荷的主要位置,在裂纹扩展路径上距离裂纹尖端近处产生的电位信号强度较高,距离远处产生的电位强度较低,裂纹扩展产生的最大电场强度为0.42 V/m;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两侧产生的电位信号极性呈正负对应变化,表明裂纹两侧产生的自由电荷性质相反,并交替变化;在裂纹扩展中新生裂纹两侧壁面电荷分离是自由电荷及电位的主导产生机制。裂纹壁面电荷的正负交替及裂纹扩展中两侧壁张翕运动引起的电场变化是煤岩产生电磁辐射的原因。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 破坏 裂纹扩展 电位 带电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23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113031A)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KLCRSM15X03)
【分类号】:TD313
【正文快照】: 煤岩材料的断裂与其内部裂纹的扩展密切相关[1]。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是煤岩体受载裂纹扩展演化导致岩体失稳破坏的过程[2]。煤岩破坏的电磁辐射效应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用于矿山煤岩动力灾害的观测[3-5]。煤岩破裂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的基础是自由电荷的产生,自由电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生武,戴雅康,陶学文;疲劳浅裂纹扩展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的探讨[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2年06期
2 周斌生,汤晓英,王正东,吴东棣;高温蠕变裂纹扩展参量Q~*(t)及其应用[J];材料工程;2003年10期
3 黄凯珠;黄明利;焦明若;唐春安;;三维表面裂纹扩展特征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4 王德咏;张振南;葛修润;;应用单元劈裂法模拟三维内嵌裂纹扩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5 孙翔;刘传奇;薛世峰;;有限元与离散元混合法在裂纹扩展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陈篪;论裂纹扩展的判据[J];金属学报;1977年Z1期
7 孙福玉,廖乾初,蓝芬兰,刘才穆,刘建华;高强钢疲劳断口的扫描电镜观察和裂纹扩展机制的探讨[J];金属学报;1980年02期
8 郑文龙;钢在腐蚀疲劳条件下裂纹扩展形态的转变[J];金属学报;1980年04期
9 尹为恺;裂纹扩展量测定装置[J];洪都科技;1981年02期
10 马永山;;裂纹扩展量测定装置[J];航空工艺技术;198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存法;;磁场对软磁铁介质内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姜燕;乐金朝;;沥青路面Ⅰ型裂纹扩展的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常亮明;;田湾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2#焊缝的假定裂纹扩展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瑞;陈章华;班怀国;;裂纹扩展的无网格有限元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绍伦;;关于裂纹扩展路径问题的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唐旭海;郑超;张建海;;多边形有限元法模拟裂纹扩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7 余天堂;李海杰;任青文;;裂纹扩展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8 刘文光;陈国平;;含裂纹平板的振动特性及裂纹扩展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9 祁涛;;管道内表面非中心裂纹扩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周磊;郭雅芳;;金属镁中沿晶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访;岩石破裂过程的扩展有限元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邓国坚;微尺度下疲劳小裂纹扩展特性的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雁冰;爆炸的动静作用破岩与动态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陈昊东;热荷载作用下玻璃破裂特性及裂纹扩展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吴建国;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邱宝象;基于连续累积损伤的疲劳启裂和裂纹扩展的统一模型[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周绍青;工程断裂中的T应力及其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8 黄小光;腐蚀疲劳点蚀演化与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慧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及管板开裂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温建锋;基于应变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蠕变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彩霞;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裂纹扩展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帆;船海结构物疲劳热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其扩展路径预报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莉莉;喷丸残余应力对裂纹扩展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玉涛;含内部裂纹Q345钢在单轴拉伸作用下的破坏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乔龙;低强度地震波和不同低温下管道裂纹扩展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洪圆;Ⅰ+Ⅱ复合型裂纹在TA2中的转型扩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陈白斌;基于扩展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混凝土结构裂纹扩展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暴艳利;基于多边形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重力坝地震断裂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曹然;复合材料多瓣易碎盖设计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吕毅;梯度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8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8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