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谷产状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关键层破断影响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沟谷产状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关键层破断影响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沟谷地形 关键层破断 矿压显现 砌体梁 O型圈
【摘要】:神东上榆泉矿是浅埋矿井,其地表沟谷纵横,其I031001采面遇到了许多如压架、地表台阶下沉等问题,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关于浅埋尤其是地表存在沟谷时关键层破断规律尚未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业试验方法,针对地表沟谷非均布载荷作用下关键层悬板不同于O型圈的裂隙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为量化沟谷产状对关键层的影响,推导了地表沟谷对关键层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沟谷的存在会导致其下围岩应力场产生变化,论文分析导出了沟谷平顶及斜坡两种产状面载荷作用下关键层处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2)关键层受沟谷产状影响破断规律的Marcus简算法分析。根据Marcus简算法,将开采后关键层形成的悬空板简化为条梁,加载上覆岩层的静水压力及地表沟谷的附加应力,推导出条梁各个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将公式结果图形化,绘制了沟谷不同坡角时弯矩剪力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层受沟谷产状影响破断规律进行分析。3)关键层受沟谷产状影响破断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FLAC3D软件壳单元构件,通过加载上覆岩层的静水压力以及不同沟谷产状施加的附加应力,分析了地表沟谷坡角以及沟谷斜长不同时的关键层O型圈破断规律。4)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实际工作面关键层破断规律与理论分析的成果,通过对I031001工作面支架压力变化记录分析,验证了结论。
【关键词】:沟谷地形 关键层破断 矿压显现 砌体梁 O型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变量注释表15-16
- 1 绪论16-25
- 1.1 背景与意义16-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3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23-25
- 2 关键层破坏相关理论及其受沟谷影响的力学分析25-36
- 2.1 关键层经典理论25-28
- 2.2 传统关键层研究的三种方法28-29
- 2.3 关键层受沟谷产状影响的附加应力计算29-33
- 2.4 控制沟谷产状对关键层破断影响大小的其他因素33-34
- 2.5 小结34-36
- 3 理想条件关键层受沟谷影响破断规律的条梁法分析36-42
- 3.1 关键层条梁模型受力分析36-37
- 3.2 关键层受沟谷产状影响内力分布规律37-41
- 3.3 小结41-42
- 4 理想条件沟谷对关键层破断影响的数值模拟法分析42-68
- 4.1 模型建立42-45
- 4.2 沟谷坡角变化对关键层破断的影响分析45-56
- 4.3 沟谷斜长变化对关键层破断的影响分析56-66
- 4.4 小结66-68
- 5 工程实践68-73
- 5.1 工作面基本情况69-70
- 5.2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70-72
- 5.3 小结72-73
- 6 主要结论73-74
- 参考文献74-79
- 作者简历79-81
- 学位论文数据集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忠杰;组合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参数确定[J];煤炭学报;2001年06期
2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矿业;2001年06期
3 赵洪亮;徐金海;;短壁开采的关键层变形与地表沉降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4 李琰庆;许冲;侯恩科;马露;何力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动态载荷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5 张兆江;吴侃;张安兵;;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变形起动距的确定[J];煤炭工程;2009年02期
6 刘士强;;关键层理论浅析[J];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7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8 刘广责;姬刘亭;王志强;;采场上覆关键层弹性薄板断裂条件判定[J];煤炭工程;2009年07期
9 余伟健;王卫军;;矸石整体置换“三下”煤柱后关键层移动与等价采高的关系及其移动特征[J];矿冶工程;2011年04期
10 张沛;黄庆享;;单一关键层结构与上覆厚沙土层耦合作用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家林;钱鸣高;;层状岩体移动与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研究与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佃平;代进;;区域性关键层运动规律及其对采场矿压的影响[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缪协兴;茅献彪;许家林;钱鸣高;;用关键层理论确定离层注浆的合理层位[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法兵;;关键层与煤层垂距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影响以及回向摩擦力的初步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立勋;《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出版[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卫兵;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伊茂森;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李福胜;浅埋薄基岩上下层同步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王志强;厚煤层错层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王勇;柴沟煤矿不同煤柱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杰凯;覆岩主关键层对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何昌春;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对关键层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曹洋;连续采煤机块段式开采覆岩关键层破断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田云鹏;南梁煤矿间隔式采空区下煤层开采动压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吕锡证;小纪汗煤矿11213综采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6 温嘉辉;关键层运动影响采场矿压的实验监测系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李波;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关键层破断结构特征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李伟豪;沟谷产状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关键层破断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白栋;关键层理论在黄土覆盖矿区开采沉陷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志刚;覆岩主关键层对导水裂隙演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7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8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