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井热害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
本文关键词:深部矿井热害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深部矿井 热害 掘进工作面 热环境 数值模拟
【摘要】:随着人类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致使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并逐步进入深部矿井行列。深部矿井将会面临高地温,进而引起热害,热害不仅有损井下劳动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降低生产效率,还易引发井下安全事故,最终制约矿山的发展,所以,对深部矿井的温湿度影响因素、围岩热湿交换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矿井热害及掘进工作面的热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影响井下温湿度的因素及井下热湿源分布情况。2.确定了六苴矿区为中常地温类、二级热害矿区及三级热害矿井。3.以围岩热湿交换理论为基础,根据掘进工作面各特征点的风温理论预测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六苴矿区“刀把”矿段740中段掘进迎头的平均风温为33.1℃。4.引用PMV—PPD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指标来评价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的舒适度,并采用-1≤PMV≤+1,PPD≤27%为评价标准。5.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内的风流流场、温度场、湿度场,并得到具有普遍性的分布规律。6.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对于高原岩温度所引起的掘进工作面高温的热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加大风量能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同时也能增加劳动工人的舒适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理热害的目的,盲目选择不合理的大风量通风,反而可能造成掘进工作面出现风温升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统的加大风量来改善高温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的观点进行了重新的认识。7.高原岩温度所引起的高温掘进工作面宜采用0.25m/s左右的低风速通风,并同时结合人工制冷才可能达到有效的热害治理。
【关键词】:深部矿井 热害 掘进工作面 热环境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2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矿井热环境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3 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2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矿井热、湿源分析14-29
- 2.1 热害及其标准14-15
- 2.1.1 热害14
- 2.1.2 热害的量化标准14-15
- 2.2 矿井热、湿源分析15-25
- 2.2.1 地表大气对井下气候的影响15-17
- 2.2.2 井下热源17-24
- 2.2.3 井下湿源24-25
- 2.3 地温研究25-28
- 2.3.1 地温研究理论25-28
- 2.3.2 六苴矿区地温类型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矿山井下巷道围岩与风流间的热湿交换机理29-42
- 3.1 围岩(岩石)的热物理参数29-30
- 3.2 矿井巷道传热、传质理论30-41
- 3.2.1 矿井围岩与风流间的传热学理论基础30-40
- 3.2.2 矿井围岩与风流间的传质理论基础40-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掘进工作面风温预测及热环境评价指标42-50
- 4.1 掘进工作面风温预测42-47
- 4.2 PMV—PPD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指标47-48
- 4.3 掘进工作面风温理论预测值48-49
- 4.3.1 掘进工作面局部热源散热量48-49
- 4.3.2 掘进工作面不稳定换热系数49
- 4.3.3 740中段掘进工作面风温理论预测值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掘进工作面热环境数值模拟50-75
- 5.1 Airpak简介50-51
- 5.1.1 Airpak的主要特点50-51
- 5.1.2 Airpak 3.0模拟设计步骤51
- 5.2 掘进工作面物理模型的建立51-52
- 5.2.1 六苴矿区开采现状简介51-52
- 5.2.2 物理模型的建立52
- 5.3 掘进工作面风流数值模拟数学模型52-53
- 5.4 边界条件设置53-54
- 5.5 模型网格划分54-55
- 5.6 模拟方案55
- 5.7 模拟结果及分析55-73
- 5.7.1 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温度场、湿度场分布规律55-59
- 5.7.2 改变送风风速(风量)59-66
- 5.7.3 降低掘进工作面送风温度66-69
- 5.7.4 降低相对湿度69-70
- 5.7.5 改变送风速度(固定进风风温17℃、相对湿度70%)70-73
- 5.8 六苴矿区深部开采的热环境控制建议73-74
- 5.9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6.1 结论75
- 6.2 展望75-77
- 6.2.1 本文不足75-76
- 6.2.2 展望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红;;浅谈掘进工作面的煤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4期
2 赵瑞全;;掘进工作面自动推移掩护式前探支护装置的研制[J];同煤科技;2007年01期
3 侯存义;掘进工作面风电闭锁及自动监测[J];煤矿安全;1987年12期
4 D.M.瓦特斯;陈深;;掘进工作面点冷却的经济方法[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7年09期
5 王顺祥;掘进工作面前探梁[J];煤矿安全;1990年03期
6 施式亮,刘宝琛,王海桥;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模型及应用[J];矿冶工程;1998年03期
7 和德江;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的应用及效果[J];中州煤炭;2001年03期
8 周晓娟,王一志,田庆军;掘进工作面冲击喷雾的试制[J];煤炭技术;2004年03期
9 邓晓恒;;高突掘进工作面装运系统的优化[J];煤矿现代化;2010年02期
10 权钰云;;掘进工作面高效降尘喷嘴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圣英;任彦斌;;煤巷掘进工作面火灾风流状态分析及特征[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魏风清;张建国;程伟;;平顶山十矿戊_(9-10)煤层掘进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初探[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3 华照来;;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技术在王村煤矿的应用[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李海贵;刘立州;李宏;;煤巷掘进工作面巷帮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5 朱德山;;第二煤矿三水平三区段30号层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的优化[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6 武光辉;;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治理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刘明旺;;连续牵引车在掘进工作面的应用[A];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煤矿先进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刚;;复采下分层掘进工作面水患分析及防治措施[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晋峰邋王红斌;王庄矿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掘进工作面[N];山西日报;2008年
2 李晋峰 王红斌;潞安王庄矿建成自动化掘进工作面[N];中国煤炭报;2008年
3 李晋峰 王红斌;潞安集团王庄矿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掘进工作面[N];山西科技报;2008年
4 李晋峰邋王红斌;王庄矿:建成首个自动化掘进工作面[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张春梅 于博 张玉礼;矿长帮咱想办法[N];经理日报;2008年
6 王红斌邋张路刚;自主创新 攀登新高峰[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7 中新;十月下旬以来发生六起较大以上煤矿事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记者孙付民;东庞矿红色预警高瓦斯掘进工作面安全贯通[N];民营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公建祥;煤矿掘进工作面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传明;煤层力学特征与瓦斯赋存状态演化采掘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超;深部矿井热害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创起;煤矿掘进工作面复杂环境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庭浩;岩巷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凌丽;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春洋;掘进工作面环流气水雾化除尘装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帝;涡流制冷技术在矿井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5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9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