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实验室条件下褐煤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7-31 09:24

  本文关键词:实验室条件下褐煤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气 生物气 气体组分 化学影响因素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添加0.2 mol/L乙酸钠、0.2 mol/L甲酸和5 mg/L酵母浸出液作为外源碳源,研究煤层本源菌作用下褐煤生物气生成潜力和生成过程中的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软褐煤和硬褐煤中有机物质都能作为独立碳源生成生物气,软褐煤生成速率(0.18 m L/(g·d))大于硬褐煤(0.13 m L/(g·d)),其组分均主要由CH4和CO2组成。有机碳源的加入对褐煤生物气生成速率和气体组分影响各异。0.2 mol/L乙酸钠可以提前甲烷的初始生成时间,同时提高生成速率,显著增加CH4含量,但总体不会影响煤样本身产生的甲烷量;0.2 mol/L甲酸不仅可以激活产甲烷菌活性,而且可以有效增加褐煤生物气产量和CH4含量,且成熟度低的软褐煤增加的效果更明显;5 mg/L酵母浸出液对产甲烷菌有抑制作用。氯仿沥青A含量高可能是导致软褐煤生物气产率高的主要原因;DOC对褐煤生物气生成影响不大。研究认为煤基质中底物可利用性和外源有机碳源类型是影响地下煤层中甲烷生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煤层气 生物气 气体组分 化学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2721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120211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D841
【正文快照】: 当前,国内外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2004—2030年,美国天然气消耗量预计从634.3×109m3增长到761.7×109m3[1]。为保证能源持续增长,需要加强包括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我国具有大量潜在的煤层气储存,这些资源可以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天才;王保玉;田永东;;晋城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进展及急需研究的基本问题[J];煤炭学报;2014年09期

2 琚宜文;李清光;颜志丰;孙盈;鲍园;;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4年05期

3 王尚;董海良;侯卫国;蒋宏忱;万云洋;魏晓芳;帅燕华;;微生物在生物煤层气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3年04期

4 夏大平;苏现波;吴昱;陈鑫;王三帅;;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模拟产气实验对煤结构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5 王爱宽;秦勇;兰凤娟;;基于本源菌的褐煤生物气生成过程与可能途径[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6 秦勇;;中国煤层气成藏作用研究进展与述评[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7 ;New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3期

8 王爱宽;秦勇;;褐煤本源菌在煤层生物气生成中的微生物学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王爱宽;秦勇;林玉成;兰凤娟;杨松;;褐煤中天然产甲烷菌富集培养与生物气产出模拟[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雄;黄煌;胡成远;杜支红;李沛;姚娟;肖冬光;俞学锋;;酵母浸出物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智军;张群;王保玉;刘建林;田宏亮;赵永哲;;煤层气开发精确对接井钻进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2 孙东玲;李日富;;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地面井抽采技术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3 王爱宽;秦勇;邵培;;实验室条件下褐煤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影响因素[J];煤炭学报;2016年04期

4 马闯;;高突矿井区域瓦斯治理技术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6年03期

5 张吉库;胡立锋;杨柳;;结团絮凝工艺处理除铁除锰滤池反洗废水的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王哲;徐礼贵;付晶;刘艳娜;;鄂尔多斯盆地东缘BD区块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及有利区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2期

7 吴强;赵子琪;刘传海;;SDS影响下煤层气水合物储气特性的Raman光谱分析[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刘鹏;朱炎铭;王怀勐;王毅;谢康珍;;胶莱盆地水南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J];断块油气田;2016年01期

9 于洋;周池明;张浩;;定向射孔桥塞分段压裂技术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16年01期

10 秦勇;申建;;论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J];石油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富;李波;焦海滨;刘星;;晋城矿区煤层气三区联动立体抽采模式[J];中国煤层气;2014年01期

2 袁亮;薛俊华;张农;卢平;;煤层气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3 孟召平;刘翠丽;纪懿明;;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4 佟莉;琚宜文;杨梅;侯泉林;张文静;房立志;颜志丰;;淮北煤田芦岭矿区次生生物气地球化学证据及其生成途径[J];煤炭学报;2013年02期

5 汪涵;林海;董颖博;隋梦琪;李洋子;;外源产甲烷菌降解褐煤产气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6期

6 秦勇;袁亮;程远平;;中国煤层气产业战略效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导报;2012年34期

7 秦勇;袁亮;胡千庭;叶建平;胡爱梅;申宝宏;程远平;何学秋;张遂安;李国富;张群;;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8 林海;隋梦琪;汪涵;;微生物增产煤层气菌种的驯化[J];煤炭学报;2012年08期

9 雷毅;申宝宏;刘见中;;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初探[J];煤矿开采;2012年03期

10 曹佳;韦重韬;鲍园;李来成;邵长奎;;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成藏模拟技术及实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Perwanger;Freising;王宝贞;;农村中的生物气[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5年01期

2 ПовелГонс;过辉;;农业上生物气的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9年02期

3 康晏,王万春,任军虎;生物气生成的地球化学因素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4期

4 张水昌,赵文智,李先奇,黄海平,苏爱国,帅燕华;生物气研究新进展与勘探策略[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5 苏爱国,赵文智,张水昌;中国生物气研究之酌议[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4期

6 李青梅;;柴达术盆地生物气资源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7 付广;康德江;刘江涛;;黑龙江滨北地区生物气扩散散失量估算及其研究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1期

8 王跃文;卢双舫;惠荣耀;丁安娜;;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6年07期

9 林春明;李艳丽;漆滨汶;;生物气研究现状与勘探前景[J];古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卢双舫;刘绍军;申家年;薛海涛;徐庆霞;胡慧婷;王民;;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J];地学前缘;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宽;秦勇;;煤层次生生物气生成机理研究现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英;胡国艺;李剑;李志生;;从原始有机质生物模拟产气率分析柴东地区生物气资源潜力[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林春明;李艳丽;漆滨汶;;浅层生物气特征及其研究现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林春明;李艳丽;漆滨汶;;生物气研究现状与勘探前景[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小松;朱斌;赵天亮;刘景林;朱爱民;;火花放电等离子体高效转化生物气[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孙永红;黄春艳;;方正断陷生物气成因特征及勘探意义[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黄海平;163.cpom);Steve Larter;;次生生物气的形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顺;冯志强;林春明;张海燕;吕茜;;松辽盆地新生界生物气聚集及成藏条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兰凤娟;秦勇;林玉成;;恩洪向斜次生生物气对重烃浓度异常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晓宝;吉利明;胡勇;;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生物气的地球化学依据[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何晓菊 李安洲;呼和凹陷生物气研究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凌朔;泰国:“的哥”乐用替代燃油[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记者 凌朔;泰国:乐用替代燃油不怕油价上涨[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康维海;青海实施71个油田科研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天然气的开发成就及其重要作用[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2009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简介[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阳;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高胜利;河套盆地浅层气(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刘若冰;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祥;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马明侠;松辽盆地北部浅层生物气形成条件及其资源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爱宽;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刘景林;火花罩等离子体中模拟生物气的加氧重整[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梅;柴达木第四系盐湖沉积地质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跃文;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钰;渭河盆地地热井伴生气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气资源量评价[D];长安大学;2015年

2 宋革;吐哈盆地大南湖褐煤生物气和热成因气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王民;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评价方法探讨及其在松辽盆地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4 宋娜娜;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生气模式与源岩评价[D];长江大学;2012年

5 李永义;松辽盆地西斜坡次生生物气形成机理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庆峰;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资源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道伟;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李婧;地震多属性分析在NMHB地区浅层生物气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黄振凯;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资源量评价[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曹倩;廊固凹陷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天然气成藏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9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5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