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与斯弄多铅锌矿床成因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6:28

  本文关键词: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与斯弄多铅锌矿床成因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如松多 斯弄多 成因对比 铅锌矿 西藏


【摘要】: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铜、金、铅、锌等矿产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西部地区世界级规模铜铁多金属成矿带。铜(钼、金)矿化、铅—锌—银矿化分别是冈底斯成矿带上的南部和北部边缘的主要成矿作用。目前冈底斯南缘发现了350公里,宽40公里的斑岩型铜矿带,以及斑岩型铜矿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北缘的铅—锌—银矿化及相关斑岩才被认识不久。其代表为纳如松多铅锌矿床,发育于冈底斯成矿带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的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主要有I号隐爆角砾岩型、III号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主要矿化模式。本论文主要通过纳如松多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和其西部十几公里的斯弄多矿床的成因、成矿时期、地化特征、控矿因素等对比研究,认识如下:1.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阶段之前,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中,出现高温熔融导致地幔物质涌出,同时高温再次引起地壳地壳物质熔融。在俯冲末期,形成斯弄多铅锌矿床。造山阶段初期,形成纳如松多矿床先后为III号、I号矿区。在纳如松多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石英正长斑岩,在斯弄多矿床,成矿岩浆岩为花岗斑岩,它们的矿物质来源具有极大相似性。2.纳如松多铅锌矿化主要是地层、侵入岩以及相关构造活动控矿,现已明确了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主要是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岩地层中。而III号矿区矽卡岩化的铅锌矿与二叠纪下拉组大理岩和石英正长斑岩有关。一些矿化分层现象是在斑岩外部的典中组凝灰岩和统昂杰组砂板岩岩性界面可见。在凝灰岩、板岩中存在的裂隙广泛充填细脉型的矿体,以及沿不整合面分布的蚀变岩型矿体等。通过与斯弄多矿床的对比研究,对成矿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期、构造特征、物源区、成矿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3.纳如松多矿区和斯弄多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后发现两矿区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性明显,岩石类别、稀土分配规律都呈现出相似但略微变化的特征。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的粗斑岩和细斑岩均表现出很明显的钙碱性,而斯弄多矿床花岗斑岩、纳如松多石英斑岩相比较而言钙碱性都较弱,有偏向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的态势。两矿区稀土元素都呈现出轻稀土富集、中稀土亏损、重稀土略富集并具明显负Eu异常的右倾配分模式。4.在纳如松多的西矿段III号矿区以中二叠统下拉组灰岩的酸盐建造的矽卡岩型铅锌矿为主,并为其III号矿区的主要找矿模式,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其成矿模式是先成矿还是先有构造运动还有一定争论。笔者在此不排除构造和成矿作用两者均同时进行,只是以某一个特征为主导。工作进程还未到勘探开采阶段。东矿段I号矿区的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已经进入到开采阶段。基于大量的野外地质工作,本文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及成矿预测学等学科在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矿床与斯弄多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两矿床成矿成因和成矿模式的不同,为丰富冈底斯中段矿区铅锌矿成矿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纳如松多 斯弄多 成因对比 铅锌矿 西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5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
  • 1.2 研究区概况10-11
  • 1.3 研究现状11-13
  • 1.4 论文难点及创新点13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5.1 研究内容13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3-14
  • 1.5.3 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5-25
  • 2.1 区域地质概况15
  • 2.2 区域地层15-16
  • 2.3 区域岩浆岩16-19
  • 2.3.1 南冈底斯带岩浆岩16
  • 2.3.2 北冈底斯带岩浆岩16-17
  • 2.3.3 中冈底斯带岩浆岩17
  • 2.3.4 冈底斯带岩浆混合作用17-19
  • 2.4 区域构造19-22
  • 2.4.1 概述19
  • 2.4.2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地质构造演化19-22
  • 2.5 区域矿产22-25
  • 第3章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25-40
  • 3.1 矿区地质特征25-28
  • 3.1.1 矿区地层特征25-26
  • 3.1.2 矿区构造特征26-28
  • 3.1.3 矿区岩浆岩特征28
  • 3.2 矿体特征28-32
  • 3.2.1 Ⅰ号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28-31
  • 3.2.2 Ⅲ号矽卡岩型铅锌矿体31-32
  • 3.3 矿石特征32-36
  • 3.3.1 矿石类别32-34
  • 3.3.2 矿石组构34
  • 3.3.3 成矿期次及围岩蚀变34-35
  • 3.3.4 小结35-36
  • 3.4 斯弄多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联系36-40
  • 3.4.1 矿区地质特征36-37
  • 3.4.2 矿体矿石特征37-38
  • 3.4.3 控矿特征38-39
  • 3.4.4 小结39-40
  • 第4章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斯弄多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40-46
  • 4.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0-44
  • 4.1.1 岩石化学40-43
  • 4.1.2 稀土元素43-44
  • 4.2 岩石时代特征44-45
  • 4.3 小结45-46
  • 第5章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斯弄多铅锌矿床成因对比46-54
  • 5.1 成矿背景概述46-47
  • 5.2 成矿物质来源47-49
  • 5.3 矿床成因对比49-53
  • 5.3.1 纳如松多矿床49-51
  • 5.3.2 斯弄多矿床51-53
  • 5.4 小结53-54
  • 结论54-55
  • 存在问题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勇;罗泰义;黄智龙;杨竹森;田世洪;钱志宽;;西藏纳如松多银铅矿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J];矿物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平浪;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与斯弄多铅锌矿床成因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0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00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