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方定律的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几何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立方定律的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几何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非线性流动 几何模型 粗糙裂隙 局部立方定律
【摘要】:岩体裂隙壁面的几何粗糙会引起其中流体的流动非线性,立方定律在分析此类问题时最为简便但却无法适用。旨在基于简单的立方定律,提出一个能够有效适用于岩体裂隙几何粗糙引起非线性流动的分析模型。通过对N-S方程进行量级分析得到了立方定律适用的3个条件:1足够小的壁面粗糙;2足够小的隙宽流程比;3较小的流动惯性。这些条件在粗糙岩体裂隙中难以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粗糙岩体裂隙的离散等效几何模型,该模型中裂隙被合理地"分割",离散成较短的单元段以使得立方定律的适用条件成立;建立了粗糙单元段的平行板等效方法,从而在粗糙单元段内应用立方定律(局部立方定律)。借助几何模型对典型粗糙岩体裂隙进行了离散和数值模拟,发现离散后的裂隙与原裂隙在流动行为上呈现极好的相似性。并基于离散裂隙导出了粗糙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的流量公式,最后通过不同岩体粗糙裂隙的流动试验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该几何模型及其流量公式能为真实粗糙岩体裂隙的非线性流动行为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四川大学;
【关键词】: 非线性流动 几何模型 粗糙裂隙 局部立方定律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QL06;2010YL06)
【分类号】:TD315
【正文快照】: 在开采地下煤层时,由于采动作用引起覆岩卸压使得原来在高地应力下封闭的裂隙系统重新开启,同时岩层移动和地应力的重分布产生了大量的新生裂隙[1],这些裂隙在岩体内部纵横交错、相互联接,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供流体储存以及运动的岩体裂隙系统,因此采动岩体的流体流动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红光;易成;姜耀东;谢和平;杨鸣泽;;裂隙交叉联接对采动岩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朱红光;谢和平;易成;姜耀东;刘建霞;赖苏玲;董欣;;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3 易成;朱红光;王洪涛;赵斌;黄军毅;孙辅延;;强度差异对两介质接触面抗剪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09期
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ION OF FLOW THROUGH A SINGLE ROUGH-WALLED FRACTURE[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2年03期
5 许光祥;岩石粗糙裂隙宽配曲线和糙配曲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戈;冯程远;龚文波;李英骏;;粗糙元对单裂隙渗流影响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及分析[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2期
2 桑盛;刘卫群;宋良;章统;沈汉栋;;岩体交叉裂隙水流分配特性研究[J];实验力学;2016年05期
3 谢晶;高明忠;张茹;金文城;;采动裂隙网络重构分形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4 朱红光;易成;谢和平;谢永兰;周家杰;吴凯波;;基于立方定律的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几何模型[J];煤炭学报;2016年04期
5 丁志文;董平川;李世银;谢恩;江杰;;岩体分形离散裂隙网络系统中流体流动模拟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年02期
6 郑义;余建星;卢贺帅;许晓丽;林秋雅;;自升式钻井平台吊机基座强度分析[J];中国海洋平台;2016年01期
7 李祥琛;芮小平;曲小康;宋现锋;王慧芳;;基于圆盘概化模型的岩溶裂隙渗流路径构建算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8 王志良;申林方;徐则民;李邵军;;岩体裂隙面粗糙度对其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9 朱红光;易成;姜耀东;谢和平;杨鸣泽;;裂隙交叉联接对采动岩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0 朱红光;谢和平;易成;姜耀东;刘建霞;赖苏玲;董欣;;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ou Yuejin;Guo Hongzeng;Cao Zhengzheng;Zhang Jiangong;;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water seepage of vertical feeding borehole for solid materials in backflling coal m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5期
2 朱红光;谢和平;易成;姜耀东;刘建霞;赖苏玲;董欣;;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3 Ou Subei;Wang Lianguo;Wang Peipei;Wang Zhansheng;Huang Jihui;Zhou Donglei;;Numerical analysis of 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collapse colum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2期
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ION OF FLOW THROUGH A SINGLE ROUGH-WALLED FRACTURE[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2年03期
5 易成;郝彬;朱红光;王洪涛;刘征;;裂隙岩体的一体两介质模型抗剪性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易成;朱红光;王洪涛;刘征;潘宏;;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7 刘晋艳;赵海燕;;两介质接触面裂纹扩展数值分析[J];电力学报;2010年03期
8 贺玉龙;陶玉敬;杨立中;;不同节理粗糙度系数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9 易成;李志兵;刘晋艳;郝彬;左建平;;两种介质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10 易成;王长军;刘晋艳;郭婷婷;;两体接触面剪切力学行为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占利;;岩体裂隙的分形研究[J];矿业快报;2005年11期
2 И.Ф.帕达波;李一仙;;岩体状态的控制效果[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6年19期
3 黄苹苹;论岩体的可爆性[J];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89年04期
4 李云鹏;岩体裂隙扩展动态跟踪模拟[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S1期
5 周维垣,杨若琼,尹健民,王志人;三维岩体构造网络生成的自协调法及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6 李泽荃;白玉奇;张瑞新;温晓可;巴全光;郝亦纯;;岩体裂隙网络的小世界特性[J];金属矿山;2014年04期
7 刘桂丽;张永亮;蔡嗣经;;矿山井下岩体裂隙变形与水渗流关系模型[J];金属矿山;2010年07期
8 王恩志;岩体裂隙的网络分析及渗流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9 范留明,李宁;基于数码摄影技术的岩体裂隙测量方法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10 E.B.库兹明;周正濂;;注入聚氨脂树脂加固矿块底部结构的岩体[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5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真荣;阎榕龄;张宇飞;;计算岩体裂隙水流和工程反分析软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向晓辉;王俐;;三峡库区高阳段库岸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李最雄;张鲁;王旭东;王享通;;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进一步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卢刚;周志芳;;软硬互层状岩体的裂隙网络模拟[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何杨;柴军瑞;李康宏;;变开度的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阮文军;;基于浆液粘度时变性的岩体裂隙注浆扩散模型[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7 王成;林胜;;岩体裂隙受内压力的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付金伟;朱维申;王向刚;;多裂隙岩体裂隙扩展过程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白国良;李树志;;采动岩体宏观力学参数估计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宇;赵阳升;段康廉;;岩体裂隙网络的三维分形仿真[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贺凯;塔柱状岩体崩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凤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快速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3 朱红光;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陈祥军;基于随机结构模型的溶蚀岩体渗漏分析在水布垭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7 殷德胜;岩体渗流与应力分析的数值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强;断层带岩体三维渗流场分析及程序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聪聪;动力作用下岩体裂隙扩展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亚楠;多次爆破振动下岩体开挖累积损伤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厚岱;基于照相量测的隧道地质素描与岩体裂隙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秦强;深埋岩体裂隙渗流-变形耦合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6 刘善利;饱和岩体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刘海军;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及渗透张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肖珊;岩体裂隙网络的渗流计算及分形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陈星;岩体加卸荷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11年
10 付小平;岩体力学中节理裂隙损伤边界元方法与程序[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2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0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