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航空时间域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半航空时间域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半航空电磁法 接收系统 调理电路 GPS同步 Lab VIEW 上位机软件
【摘要】: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使得能源、资源的供需关系变得日益紧张。为了缓和越发严峻的供需矛盾,应积极进行资源探测。瞬变电磁探测作为行之有效的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金属矿等能源资源的探测中。在瞬变电磁探测中,半航空电磁探测较地面电磁探测更方便高效,相比于航空电磁探测,有更高的信噪比、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可广泛用于荒漠、山区等恶劣环境中的探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是对基于滑翔机的半航空时间域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半航空瞬变电磁二次场信号中噪声源的成分分析,设计了基于双通道差分放大电路的低噪声调理电路:选择具有低噪声特性的AD797放大器作为调理电路的核心放大器,使用双通道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一次硬件叠加,抑制白噪声;使用UAF42作为核心滤波芯片,设计四阶巴特沃斯型低通滤波器,滤除被测信号频带外的高频干扰,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分析对比了目前电法仪器常用的同步方式,设计了基于GPS和FPGA的高精度同步系统,在实现沿同步的同时保证了绝对时间的同步。使用基于Σ-△调制技术和过采样技术的USB-4432数据采集卡完成了对被测信号的采样,实现了24位高精度采集。本文在LabVIEW的开发环境下,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使用图形化语言设计了接收系统的上位机软件。为了保证被测信号的采集与转存速度,选择TDMS文件格式实现原始数据存储;编写了频率设置功能程序,通过上位机控制同步频率,增强了同步模块的灵活性;设计了航迹显示辅助功能模块,为飞行线路提供辅助参考;设计了数据提取、叠加平均程序,实现了off-time数据的同步提取与正负极性信号的叠加平均,压制了白噪声、工频干扰以及调理电路偏置。根据系统软件运行的要求,整合并完善相关软件程序,提高了系统软件的实用性。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所设计的调理电路、GPS同步、上位机软件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相关实验结果。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瞬变电磁信号进行了实测,分析了实测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最后对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键词】:半航空电磁法 接收系统 调理电路 GPS同步 Lab VIEW 上位机软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3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2-14
- 1.2.1 半航空电磁系统发展现状12-13
- 1.2.2 同步技术发展现状13
- 1.2.3 采集技术发展现状13-1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 论文结构安排15-16
- 第2章 瞬变电磁接收系统原理与方案设计16-25
- 2.1 二次场测量方法及瞬变电磁探测原理16-18
- 2.1.1 二次场测量方法16
- 2.1.2 瞬变电磁探测原理16-18
- 2.2 半航空电磁探测方法18
- 2.3 GPS同步技术原理18-20
- 2.4 采集技术原理20-21
- 2.4.1 过采样技术原理20-21
- 2.4.2 Σ-△型A/D转换器原理21
- 2.5 数据预处理技术原理21-23
- 2.5.1 信号叠加平均21-22
- 2.5.2 双极性同步采样22-23
- 2.6 半航空瞬变电磁接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3-24
- 2.7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半航空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硬件设计25-40
- 3.1 调理电路设计25-33
- 3.1.1 模拟噪声分析25-26
- 3.1.2 调理电路方案设计26-27
- 3.1.3 调理电路方案实现27-33
- 3.2 同步系统硬件设计33-37
- 3.2.1 同步方式分析33
- 3.2.2 同步系统实现33-37
- 3.3 USB-4432采集卡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半航空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软件设计40-54
- 4.1 接收系统软件整体功能分析40-41
- 4.2 采集程序设计41-43
- 4.3 同步程序设计43-47
- 4.3.1 GPS信息解析43-44
- 4.3.2 航迹显示44-45
- 4.3.3 GPS信息储存45-46
- 4.3.4 同步频率设置46-47
- 4.4 采集与同步程序整合47-48
- 4.5 预处理程序设计48-53
- 4.5.1 数据同步截取49-51
- 4.5.2 数据叠加平均与回放51-52
- 4.5.3 预处理程序完善52-53
- 4.6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54-62
- 5.1 系统功能测试54-59
- 5.1.1 信号调理功能测试54-55
- 5.1.2 GPS同步测试55-57
- 5.1.3 系统采集测试57-59
- 5.2 低阻异常模型实测实验59-61
- 5.3 本章小结61-62
- 第6章 全文总结62-64
- 6.1 成果总结62-63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63-64
- 参考文献64-6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实,李创社,张彦鹏,张鹏飞,宋建平;工程勘探瞬变电磁仪关键技术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谭国贞;付志红;周雒维;罗强;;瞬变电磁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3 张根良;;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年04期
4 李亚南;张小路;;瞬变电磁信号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孙吉益;;瞬变电磁技术在邢台矿井下应用效果[J];河北煤炭;2008年02期
6 高级;崔若飞;刘伍;;矿井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解释及显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7 王学振;;降低铁路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的试验[J];中州煤炭;2009年08期
8 赵立松;;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1年04期
9 姚小帅;申青春;杨培;郝会安;伊晓子;;瞬变电磁技术在井下水文孔选址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06期
10 顾义东;;矿用瞬变电磁仪[J];工矿自动化;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志鹏;李貅;;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文波;李貅;薛国强;刘银爱;;瞬变电磁相关合成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茂鑫;李术才;李貅;张庆松;薛翊国;邱道宏;;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陈卫营;薛国强;李海;周楠楠;闫述;李梅芳;;电性源瞬变电磁近场区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戚志鹏;苏茂鑫;薛翊国;;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世荣;;地下阶跃磁偶极源激发下球形地质体的瞬变电磁响应[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林君;于生宝;嵇艳鞠;王忠;李慧;王艳;;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洪涛邋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矿井透水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瞬变电磁勘探填补国内空白[N];经理日报;2007年
3 梁文君邋 王洪涛 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煤矿井下防探水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5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张素琴;瞬变电磁仪助山西212队竞争市场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冰;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N];中煤地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半航空瞬变电磁发射机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曙东;直升机瞬变电磁系统响应计算与地回线标定[D];吉林大学;2012年
3 梁庆华;矿井全空间小线圈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逢道;海洋瞬变电磁探测发射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戚志鹏;瞬变电磁三维合成孔径延拓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万玲;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反演方法及探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谭代明;隧道超前探水全空间瞬变电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嵇艳鞠;浅层高分辨率全程瞬变电磁系统中全程二次场提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姜志海;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胡雄武;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俊辰;套管完整性与套后介质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磊;考虑激电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二萌;瞬变电磁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长安大学;2015年
4 姚伟华;瞬变电磁法矢量有限元三维正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韩自强;磁源瞬变电磁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马玉龙;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分辨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范诚毅;瞬变电磁地质探测仪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储韬玉;矿井孔中瞬变电磁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周嗣辉;煤矿典型致灾水源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朱宁军;地面巷道瞬变电磁探测一维正反演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8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4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