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磷菱锰矿焙烧特性及焙烧—氨浸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磷菱锰矿焙烧特性及焙烧—氨浸工艺研究
【摘要】:城口和万源地区有储量丰富的高磷菱锰矿,然而城口和万源锰矿的特点是矿石结构复杂,嵌布粒度细,锰品位低,含有较高的磷和二氧化硅,有用矿物与脉石紧密交生,现有的工艺技术难以生产合格的锰精矿产品。为此,论文利用焙烧-氨浸工艺具有高效脱磷和氨液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针对城口和万源高磷菱锰矿进行研究,重点对该工艺中的焙烧环节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焙烧—氨浸实验结果进行工艺设计及可行性分析,为焙烧—氨浸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首先通过热力学分析,研究了菱锰矿焙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不同气氛对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nCO_3、MgCCO_3和CaCCO_3的热力学开始反应温度分别为622.7K、913.3K和1183.1K。在CCO_2气氛中,随着CCO_2分压增大,MnCO_3开始分解温度增大。通过热重实验验证,在200ml/min的流量下,在CCO_2条件下MnCO_3分解反应温度比在N_2条件下提高了大约40℃。然后采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城口和万源锰矿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应用多重扫描速率法(FWO法、Kissinger法和Friedman法)和单一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城口和万源锰矿的热解机理函数及相关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城口锰矿和万源锰矿的最概然机理模型均为随机成核模型,反应控制步骤均为化学反应。城口锰矿中MnCO_3分解的平均活化能E及指前因子lg A分别为208.19KJ/mol和11.12;万源锰矿中MnCO_3分解的平均活化能E及指前因子lg A分别为237.52KJ/mol和12.29,与城口锰矿相比,万源锰矿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较高。论文还针对城口和万源高磷菱锰矿焙烧实验做了等温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城口菱锰矿的反应速率方程为:万源菱锰矿分解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另外,本文通过焙烧实验、活性度实验、氨浸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菱锰矿焙烧效果最佳的条件。城口锰矿:原料粒度控制在0.25d3mm,反应在N_2气氛下进行,温度控制在650℃左右,焙烧100min左右,此条件焙烧矿的活性最好,Mn浸出率最高,可达到74%左右。万源焙烧矿:原料粒度控制在0.25d3mm,反应在N_2气氛下进行,温度控制在650℃左右,焙烧60min左右,此条件下无Mn2Si O4生成,Mn O活性最好,Mn浸出率最高,可达到81%左右。
【关键词】:菱锰矿 热力学 热解机理 焙烧 氨浸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21
- 1.1 概述9
- 1.2 国内外锰矿资源的现状9-13
- 1.2.1 世界锰矿资源现状9-11
- 1.2.2 我国锰矿资源现状11-13
- 1.3 高磷菱锰矿研究现状13-16
- 1.3.1 强磁选13-14
- 1.3.2 强磁选—反浮选14-15
- 1.3.3 强磁选—焙烧15-16
- 1.3.4 强磁选—黑锰矿16
- 1.3.5 微生物脱磷16
- 1.4 焙烧-氨浸处理菱锰矿技术16-20
- 1.4.1 氨浸处理金属矿物技术16-17
- 1.4.2 氨浸处理菱锰矿技术17-19
- 1.4.3 焙烧工艺在氨浸处理菱锰矿中的作用19
- 1.4.4 菱锰矿焙烧研究现状19-20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0-21
-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
- 1.5.2 论文研究内容20-21
- 2 原料性能及实验方法21-31
- 2.1 实验原料21-24
- 2.1.1 城口菱锰矿特性21-22
- 2.1.2 万源菱锰矿特性22-24
- 2.2 化学试剂及实验装置24-26
- 2.3 实验方法及流程26-27
- 2.3.1 菱锰矿焙烧实验26-27
- 2.3.2 氨浸实验27
- 2.4 实验过程中Mn及MnO的测定27-31
- 2.4.1 原矿中Mn含量的测定27-28
- 2.4.2 焙烧矿中MnO含量的测定28-29
- 2.4.3 MnO活性度测量29-31
- 3 菱锰矿焙烧热力学分析31-43
- 3.1 热力学理论计算31-35
- 3.2 菱锰矿热稳定性的微观分析35-36
- 3.3 不同气氛下MnCO_3的热分解行为36-40
- 3.3.1 菱锰矿在CCO_2气氛下的分解行为37-39
- 3.3.2 菱锰矿在N2气氛下的分解行为39
- 3.3.3 菱锰矿在氧化性气氛下的分解行为39-40
- 3.4 杂质SiCO_2对分解反应的影响40-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4 基于热重分析的菱锰矿热解机理研究43-57
- 4.1 热重分析的原理43-48
- 4.2 菱锰矿的热解机理48-55
- 4.2.1 城口菱锰矿的热解机理48-52
- 4.2.2 万源菱锰矿的热解机理52-55
- 4.3 本章小结55-57
- 5 菱锰矿焙烧实验研究57-79
- 5.1 菱锰矿焙烧实验研究57-64
- 5.1.1 焙烧温度对菱锰矿分解率的影响57-61
- 5.1.2 焙烧时间对菱锰矿分解率的影响61-62
- 5.1.3 粒度对菱锰矿分解率的影响62-64
- 5.2 菱锰矿等温焙烧动力学研究64-71
- 5.2.1 城口锰矿等温动力学65-68
- 5.2.2 万源锰矿等温动力学68-71
- 5.3 焙烧矿活性度实验结果与分析71-74
- 5.3.1 焙烧温度对菱锰矿活性的影响71-72
- 5.3.2 焙烧时间对菱锰矿活性的影响72-74
- 5.4 氨浸实验结果与分析74-77
- 5.4.1 焙烧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74-75
- 5.4.2 焙烧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75-77
- 5.5 本章小结77-79
- 6 菱锰矿焙烧-氨浸工艺设计79-87
- 6.1 焙烧-氨浸工艺技术方案79-81
- 6.2 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81-83
- 6.2.1 焙烧设备的选择81
- 6.2.2 磨矿系统的选择81-82
- 6.2.3 氨浸设备的选择82-83
- 6.3 焙烧—氨浸工艺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83-87
- 6.3.1 焙烧—氨浸工艺必要性分析83
- 6.3.2 焙烧—氨浸工艺可行性分析83-87
- 7 结论87-89
- 致谢89-91
- 参考文献91-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敬劬;我国优质富锰矿资源短缺的应对策略[J];中国矿业;2005年05期
2 王殿华;;广西锰矿资源深度开发的新视野[J];中国锰业;2006年02期
3 陈义旷;吴仲雄;刘新全;;广西锰矿资源最优开采策略研究[J];中国锰业;2006年04期
4 洪世琨;;我国锰矿资源开采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锰业;2011年03期
5 余文刚;毛治超;孙春叶;;我国锰矿资源及评价方法综述[J];金属世界;2013年02期
6 ;加强锰矿科学技术研究努力提高锰产品质量[J];金属矿山;1982年08期
7 余逊贤;;我国锰矿的发展前途与方向[J];金属矿山;1982年09期
8 江礼安;;福建锰矿资源的特点与我们的设想[J];中国锰业;1983年02期
9 丁楷如;;试论发挥湖南的锰矿优势[J];中国锰业;1983年02期
10 潘木荣;;湖北省锰矿资源的主要地质特征[J];中国锰业;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文;;利用国外锰矿安全评价与对策[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2 薛友智;侯宗林;;中国优质锰矿地质与勘查[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3 王殿华;李守义;;广西锰矿资源节约型开发模式构想[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4 肖庆华;惠卫东;秦克章;;东疆中天山北缘大水锰矿带锰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5 杨瑞东;刘玲;张晓东;袁世婷;程玛莉;;贵州水城二叠系茅口组含锰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锰矿成因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侯宗林;刘仁福;;中国优质锰矿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及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评价[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7 张泾生;周光华;;我国锰矿资源及选矿进展评述[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8 薛友智;;中国锰矿地质特征与勘查评价[A];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纪念文集[C];2012年
9 张宝一;毛先成;邓浩;成秋明;;基于GIS的桂西-滇东南地区锰矿资源潜力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杨先光;郭萍;陈东国;;四川省锰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A];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纪念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以啸;量增价扬 锰矿砂进口起波澜[N];中国工业报;2008年
2 记者 张勇;我国进口锰矿货源地向多元化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记者 杜蔚涛 通讯员 包拥军 韦万春;广西口岸锰矿进口量下降明显[N];广西日报;2013年
4 程曦;贵州锰矿资源量上升至全国第二[N];中国矿业报;2013年
5 毛敏;国际锰矿市场依然供不应求[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 刘志阳;锰矿供应链神经紧绷[N];国际商报;2004年
7 白文强;重庆锰矿引资7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郝殿华;辽宁找到新的锰矿体[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郝殿华;瓦房子锰矿资源量增155万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付恩祥;必和必拓二季度锰矿价格影响现货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欧莉华;桂西南地区上泥盆统锰矿沉积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许卫;安徽下扬子地区二叠纪锰矿的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张波;锰矿自还原压块转炉直接合金化基础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5 冯雄汉;几种常见氧化锰矿物的合成、转化及表面化学性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婷;北领地Carpentaria矿权区多元地学信息集成与锰矿勘查目标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波;四川黑水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俊;重庆城口地区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锰矿控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莉;高硫锰矿湿法预处理脱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岳林;高磷菱锰矿焙烧特性及焙烧—氨浸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陈义旷;广西锰矿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与产量预测[D];广西大学;2007年
7 蓝翔华;陕西勉县后沟—大坪山锰矿成矿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王颖莉;天然锰矿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余文刚;贵州西溪堡锰矿区含锰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意义[D];长江大学;2013年
10 杜秋定;滇东南法郎组含锰地层沉积相及其锰矿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8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