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闽西南马坑铁矿成矿要素及找矿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0:27

  本文关键词:闽西南马坑铁矿成矿要素及找矿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闽西南 马坑式铁矿 成矿要素 找矿预测


【摘要】:马坑铁矿位于华夏古陆东南缘,武夷山成矿带的南段,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盆地内,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为了揭示马坑式铁矿的成矿要素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在对马坑铁矿矿床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控制马坑铁矿的赋矿层位、岩浆岩建造成矿构造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并开展马坑式铁矿的成矿预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闽西南马坑式铁矿成矿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下石炭统林地组(C1l)、上石炭统经畲组-上二叠统栖霞组(C2j-P2q)等主要赋矿层位,探讨了马坑式铁矿成矿结构面(硅钙面)控矿作用特征及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认为成矿作用主要受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性界面控制。2、大洋和莒舟花岗岩岩体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145 Ma和125~136 Ma,为复式岩体。地球化学成分上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成因特征。两个岩体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合矿化蚀变分布特征推断马坑铁矿与莒舟岩体关系更加密切,为主要的成矿地质体。3、马坑矿区辉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及外围主要的两期辉绿岩分别形成于315 Ma和135~146 Ma,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揭示本区中基性岩墙群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马坑矿区辉绿岩具有一定的矿化蚀变分带性,成矿专属性上与铁矿关系密切,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反映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利于矿床的形成,为成矿提供了部分铁质来源。4、开展马坑式铁矿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工作,认为控制马坑式铁矿的构造要素主要为推覆构造、滑脱构造和褶皱构造。变形岩石磁组构及构造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存在多期交替进行的挤压、伸展构造。在这种构造转换的过程中,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成矿。5、在对马坑式铁矿的成矿要素认识基础上,建立了成矿模型,提出了硅钙面、辉绿岩等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标志。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研究,认为柳树坝-郭罗坪、瓜路-山坪头、马坑-中甲、火德坑-玉宝和石桥-陆家地等地具有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闽西南 马坑式铁矿 成矿要素 找矿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前言11-27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11-13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3-22
  • 1.2.1 研究现状13-21
  • 1.2.2 存在的问题21-22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23-25
  • 1.4.1 研究内容23
  • 1.4.2 研究方案23-24
  • 1.4.3 工作量统计24-25
  •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25-27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27-40
  • 2.1 区域地层27-33
  • 2.1.1 前泥盆纪地层(基底岩系)27-30
  • 2.1.2 泥盆世—中三叠世地层(盖层岩系)30-33
  • 2.1.3 中-新生代地层33
  • 2.2 区域构造33-36
  • 2.2.1 构造格局34-36
  • 2.2.2 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36
  • 2.3 区域岩浆岩36-38
  • 2.3.1 时空分布特征37
  • 2.3.2 岩石类型37-38
  • 2.3.3 岩浆活动与成矿38
  • 2.4 区域成矿特征38-40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40-59
  • 3.1 矿区地质背景40-49
  • 3.1.1 矿区地层与成矿作用40-43
  • 3.1.2 矿区构造43-46
  • 3.1.3 矿区岩浆岩46-49
  • 3.2 矿床特征49-59
  • 3.2.1 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49-51
  • 3.2.2 矿石特征51-53
  • 3.2.3 矿化蚀变及矿化阶段特征53-56
  • 3.2.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特征56-57
  • 3.2.5 成矿时代57-59
  • 第4章 晚古生代赋矿建造及其控矿作用59-69
  • 4.1 赋矿地层特征59-61
  • 4.2 马坑式铁矿沉积建造界面控矿特征61-64
  • 4.3 沉积建造界面控矿机制讨论64-69
  • 4.3.1 物理机制65-67
  • 4.3.2 化学机制67-69
  • 第5章 岩浆岩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69-117
  • 5.1 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69-75
  • 5.1.1 岩石学特征71-72
  • 5.1.2 地球化学特征72-73
  • 5.1.3 同位素年代学特征73-75
  • 5.2 莒舟-大洋花岗岩侵位时代及成因探讨75-81
  • 5.2.1 花岗岩侵位时代75-76
  • 5.2.2 成因及源区探讨76-79
  • 5.2.3 构造意义79-81
  • 5.3 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探讨81-96
  • 5.4 矿区辉绿岩特征96-105
  • 5.4.1 辉绿岩的分布特征96-99
  • 5.4.2 岩石学特征99-100
  • 5.4.3 地球化学特征100-102
  • 5.4.4 同位素年代学特征102-105
  • 5.5 辉绿岩侵位时代及构造指示105-107
  • 5.5.1 侵位时代105-106
  • 5.5.2 构造指示106-107
  • 5.6 辉绿岩与成矿的关系探讨107-117
  • 第6章 控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117-148
  • 6.1 推覆(滑脱)构造控矿作用117-125
  • 6.1.1 推覆(滑脱)构造特征117-119
  • 6.1.2 推覆构造对铁多金属矿的控矿作用特征119-121
  • 6.1.3 推覆构造带对铁多金属矿床赋矿层位分布的控制121-122
  • 6.1.4 推覆构造对铁多金属矿床保存的控制作用122-123
  • 6.1.5 滑脱构造控矿作用123-125
  • 6.2 褶皱构造控矿作用125-127
  • 6.3 裂隙充填控矿特征127-128
  • 6.4 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研究128-141
  • 6.4.1 磁组构研究129-134
  • 6.4.2 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讨论134-141
  • 6.5 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141-143
  • 6.6 成矿结构面控矿特征研究143-147
  • 6.6.1 成矿结构面类型143-145
  • 6.6.2 结构面控矿作用145-147
  • 6.7 成矿过程中的汇流扩容构造147-148
  • 第7章 成矿作用特征及找矿预测148-167
  • 7.1 马坑铁矿矿床成因模式148-155
  • 7.1.1 矿床成因148-150
  • 7.1.2 晚中生代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探讨150-152
  • 7.1.3 成矿模式152-155
  • 7.2 马坑式铁矿找矿预测模型155-160
  • 7.2.1 找矿标志155-157
  • 7.2.2 找矿模型157-160
  • 7.3 找矿预测研究160-167
  • 7.3.1 深部预测161-163
  • 7.3.2 外围预测163-167
  • 第8章 结语167-169
  • 8.1 结论167-168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8-169
  • 致谢169-170
  • 参考文献170-179
  • 附录179-1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张达;吕良冀;Absai Vatuva;狄永军;闫鹏程;林全胜;张林阔;马帅;袁远;;闽西南晚古生代以来伸展构造演化:中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制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年05期

2 王森;张达;Absai Vatuva;闫鹏程;马帅;冯海滨;宇腾达;白昱;狄永军;;福建龙岩大洋-莒舟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铪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化学;2015年05期

3 陈润生;;福建建瓯上房花岗岩热液锆石U-Pb年龄及地质学意义[J];福建地质;2015年02期

4 李斌;赵葵东;张倩;徐耀明;朱志勇;;福建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岩石学报;2015年03期

5 张振杰;左仁广;;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J];岩石学报;2015年01期

6 张志;张承帅;;福建马坑铁(钼)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分带研究[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7 吕良冀;张达;林全胜;王森;张旭;狄永军;袁远;;闽西南广平推覆构造变形样式与年代学约束及动力学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徐先兵;李源;薛德杰;谢明阳;汤帅;崔建军;张岳桥;;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李斌;赵葵东;杨水源;戴宝章;;福建紫金山矿田二庙沟铜(金)矿区英安玢岩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12期

10 许中杰;程日辉;张莉;王嘹亮;;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event element geochemistry records of southwestern Fujian in Late Triassic-Middle Jurassic[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良冀;闽西南及邻区中生代推覆构造特征及其与岩浆活动关系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张承帅;福建马坑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林东燕;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三叠纪构造演化与铁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达;闽西南地区构造演化与锡多金属区域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691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91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