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镜质组纳米孔随煤化进程演化规律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19 02:35

  本文关键词:煤镜质组纳米孔随煤化进程演化规律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原生结构煤 变质程度 变质类型 纳米孔隙 煤结构演化


【摘要】:基于淮南、淮北煤样品手选原生结构煤均质镜质体,制作粉煤光片统计遴选均质镜质体纯度90%左右的样品,进行液氮吸附和X射线衍射、13C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光谱等大分子结构测试实验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纳米孔隙的演化规律及机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揭示了镜质组纳米孔对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响应特征,煤镜质组纳米孔隙在0.7%Ro,max1.2%孔容、比表面积下降,1.2%Ro,max1.9%孔容、比表面积升高,且岩浆热变质作用煤的孔容、比表面积较深成变质作用大,1.9%Ro,max2.2%孔容、比表面积降低;揭示了煤镜质组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机制,0.7%Ro,max1.2%阶段,煤镜质组中羧基与羟基的酯化反应较为显著,自由基浓度变化不大,羧基、羟基随煤级升高而降低,脂肪结构随煤级升高而增加,1.2%Ro,max1.9%阶段,煤镜质组中脂肪结构裂解作用明显,自由基浓度增加、变化幅度较大,脂肪结构及甲基等含量迅速减少且岩浆热变质作用煤的脂肪结构脱落速率较深成变质作用而言更快,1.9%Ro,max2.2%阶段,煤镜质组中芳环的缩聚反应和稠环化作用显著,脂肪结构及甲基等含量减小,且较前一阶段而言煤化进程加快;阐述了煤镜质组纳米孔随煤化进程的演化机制,煤的羟基和羧基在0.7%Ro,max1.2%阶段结合产生的水在静岩压力下排出,孔容、比表面积降低,脂肪结构中的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在1.2%Ro,max1.9%裂解减少生成甲烷产生气孔,且岩浆热变质作用煤的脂肪结构脱落速率较深成变质作用而言更快,导致煤的孔容、比表面积不断增大且岩浆热变质作用煤的孔容、比表面积较深成变质作用大,1.9%Ro,max2.2%阶段,芳环的缩聚与稠环化作用,面网间距降低,不稳定气体转换成羰基等稳定官能团,导致储层压力降低从而使纳米孔孔容和比表面积降低。
【关键词】:原生结构煤 变质程度 变质类型 纳米孔隙 煤结构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1 绪论17-2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7-2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5-27
  • 1.4 主要工作量27-29
  • 2 区域及矿区地质29-33
  • 2.1 区域地质29-31
  • 2.2 区域岩浆活动31-33
  • 3 样品信息及实验方案33-38
  • 3.1 样品信息33
  • 3.2 实验方案33-35
  • 3.3 样品预处理及实验方案35-38
  • 4 均质镜质体纳米孔隙特征38-49
  • 4.1 均质镜质体纳米孔隙特征38-41
  • 4.2 均质镜质体纳米级孔隙孔径分布41-48
  • 4.3 本章小结48-49
  • 5 煤化学结构演化49-74
  • 5.1 煤化学结构演化-XRD49-54
  • 5.2 煤化学结构演化-FT-IR54-63
  • 5.3 煤化学结构演化-13CNMR63-69
  • 5.4 煤化学结构演化-电子顺磁共振69-74
  • 6 煤均质镜质体纳米孔隙演化机制74-79
  • 6.1 煤结构演化机制74-76
  • 6.2 均质镜质体纳米孔的演化机制76-79
  • 7 结论与展望79-83
  • 7.1 结论79-82
  • 7.2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9
  • 图版说明与图版89-92
  • 作者简历92-94
  • 学位论文数据集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Lin ,吴俊;镜质组的次生荧光性:它的化学性质及与煤中热塑性和流动相形成的关系[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11期

2 赵师庆,,李贤庆;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3期

3 赵师庆,吴观茂;腐殖煤镜质组的基本类型[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赵师庆,吴观茂;论富氢镜质组型腐殖煤──生油煤的一种新类型[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5 姚伯元,许国贤,田华,杨学峰;自动和人工测定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对比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1期

6 刘大永;彭平安;;镜质组与其混合溶剂抽余物瞬时热解产物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6年14期

7 Francis T.C.Ting ,Boom B.Lo ,董名山 ,何培寿;测量镜质组和沉积物中分散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新技术[J];地质地球化学;1980年09期

8 А.С.Арцер ,В.Ф.Добронравов ,何培寿;镜质组的显微硬度是煤的还原程度指标[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08期

9 王洁,邵震杰,郭黔杰;煤中镜质组三维反射率模式测算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04期

10 赵师庆,王飞宇;等变质煤中镜质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核磁共振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大永;彭平安;;混合溶剂抽提对富氢镜质组瞬时热解产物的影响及其结构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伍;镜质组大分子生烃结构演化及其对能垒控制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刘大永;中国典型含煤盆地镜质组结构特征及生烃、同位素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清波;炼焦煤中镜质组的光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倪志强;炼焦煤中镜质组的黏结性特征及其成焦行为[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卫坤;煤镜质组纳米孔随煤化进程演化规律及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李德平;显微煤岩参数自动测定及应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5 郑仲;神东煤镜质组结构特征及其对CH_4、CO_2和H_2O吸附的分子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8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98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