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本文关键词: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更多相关文章: 环上扬子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类型 潜力分析 成矿远景区
【摘要】:"环上扬子"成矿带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带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矿产以锰、锌、银、铜、铝土、铅、铁矿等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主攻矿床类型为层控改造型铅锌银矿、沉积变质型铁铜矿、蚀变岩型金矿、沉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锰矿、沉积型磷矿,并总结了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成矿带内圈定了16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远景调查区,远景区的划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重点,为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环上扬子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类型 潜力分析 成矿远景区
【基金】: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B01A01)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4092301、1212010633905、1212010733806、1212011121040、121201103000150003)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2
【正文快照】: “环上扬子”成矿带地处我国西南的黔、滇、桂、鄂、湘等省市相邻交界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该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各类矿产资源丰富,迄今为止,区内已发现有30余个矿种,主要矿产为铁、铜、铅锌、银、锰、金、铝土矿、煤、磷及稀有、稀土等。已发现有色、黑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汉钧 ,王玉忠;五峰期上扬子淡化海成因之探讨[J];地层学杂志;1991年02期
2 何治亮;汪新伟;李双建;沃玉进;周雁;;中上扬子地区燕山运动及其对油气保存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1期
3 吴祥和;中上扬子石炭系某些宏观地质信息分析[J];贵州地质;1999年04期
4 冯洪真 ,俞剑华 ,方一亭 ,边立曾;五峰期上扬子海古盐度分析[J];地层学杂志;1993年03期
5 韦一;张宗言;何卫红;吴年文;杨兵;;上扬子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6 沃玉进;汪新伟;;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7 石红才;施小斌;;中、上扬子白垩纪以来的剥蚀过程及构造意义——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8期
8 汤良杰;崔敏;;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1期
9 牟传龙;梁薇;周恳恳;葛祥英;康建威;陈小炜;;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纽芬兰世-第二世)岩相古地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03期
10 陈洪德;庞林;倪新锋;郝毅;;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红才;施小斌;杨小秋;于传海;;中、上扬子中-新生代剥蚀过程及构造意义: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C];2014年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3 郭龙;刘晓颖;何建娟;郑琅;杨开睿;肖瑞卿;;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娟玲 柏道远;中上扬子油气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江其勤 张海霞;燕山运动意义深远[N];中国石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召齐;上扬子地区北部构造演化与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密文天;上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成磷事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小强;中上扬子重力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2 赵俊;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3 汤睿;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4 傅嘉玮;中上扬子北缘上侏罗统—白垩系砂岩源区构造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72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2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