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光源的多气体检测仪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红外热光源的多气体检测仪的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气体检测 红外检测技术 步进电机 分时复用
【摘要】:煤矿下作业,安全生产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但会威胁到矿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甲烷气体是引起煤矿爆炸的主要因素,矿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可以可以引起火灾并使人中毒,煤矿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会使人窒息死亡。综上所述,目前亟需研制一台仪器可以监测三种气体的浓度,保障煤矿下的安全生产。本系统利用红外检测技术中的直接吸收法,首先利用球面反射聚光镜与红外热光源组成了光程为40cm的气室。由于光源长时间工作会有热漂移,本系统给光源配置了散热片来降低光源的热噪声,同时使用双通道热释电探测器,一路通道输出测量信号,另外一路输出参考信号,利用差分的方法进一步抑制了光源的干扰。本系统使用步进电机与编码器组成了旋转检测系统,使用UG(NX6.0)软件,对旋转检测系统的实际尺寸进行了三维建模仿真,设计了转盘与底座,并将三个探测器固定在转盘上,利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的模型制作出来。设计并制作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包括:前置放大电路、主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峰值检波电路,驱动电路部分包括:恒流源电路、旋转复位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本系统利用双刀双掷模拟开关在三种探测器之间来回切换,后端利用峰值检波电路将待测信号的峰值转化成直流量输出,最终利用DSP内部的高速A/D对直流量进行采样,并对数据进行算法处理,根据拟合公式中电压与气体浓度的关系换算得到待测气体的浓度,用液晶显示出来。本系统可以利用分时复用的办法检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本系统最终实现检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测下限为150ppm,灵敏度为150ppm,检测范围为150-20000ppm,二氧化碳气体的检测下限为130ppm,灵敏度为130ppm,检测范围为130-20000ppm,甲烷的检测下限为200ppm,灵敏度为200ppm,检测范围为200-20000ppm。
【关键词】:多气体检测 红外检测技术 步进电机 分时复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2 红外气体检测研究发展趋势10-14
- 1.2.1 国际发展趋势10-12
- 1.2.2 国内发展趋势12-14
- 1.3 气体检测仪分类14-17
- 1.3.1 热导型一氧化碳检测仪14-15
- 1.3.2 催化燃烧型检测仪15
- 1.3.3 光干涉型检测仪15-16
- 1.3.4 半导体型检测仪16
- 1.3.5 电化学型检测仪16-17
- 1.3.6 红外型气体检测仪17
- 1.4 多气体检测仪介绍17-19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6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红外气体吸收原理21-26
- 2.1 概述21
- 2.2 红外气体吸收原理的优点21-22
- 2.3 朗伯比尔定律22
- 2.4 光源部分介绍22-25
- 2.5 探测器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硬件电路部分设计26-40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6-27
- 3.2 硬件电路介绍27-37
- 3.2.1 恒流源电路28-29
- 3.2.2 前置放大器29-30
- 3.2.3 低通滤波电路30-31
- 3.2.4 峰值检波器31-32
- 3.2.5 旋转复位电路32-33
- 3.2.6 主放大电路33-34
- 3.2.7 模拟开关电路34-35
- 3.2.8 电机驱动电路35-36
- 3.2.9 增量编码器36-37
- 3.3 制作电路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机械与光学部分设计40-43
- 4.1 机械部分设计40-41
- 4.2 光学部分41-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软件部分设计43-48
- 5.1 DSP芯片介绍43
- 5.2 整体软件流程43-44
- 5.3 数字滤波44
- 5.4 读取编码器44-45
- 5.5 电机PID控制算法45-47
- 5.6 本章小结47-48
- 第六章 系统实验48-55
- 6.1 系统整机实验48-55
- 6.1.1 曲线拟合48-50
- 6.1.2 示值引用误差50-52
- 6.1.3 重复性52
- 6.1.4 系统稳定性测试52-54
- 6.1.5 检测范围与检测下限54-55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7.1 本文总结55
- 7.2 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文;袖珍型气体检测仪[J];劳动保护;1993年07期
2 郭桂凤;安全气体检测仪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和维护[J];河北化工;2004年05期
3 陈克勤;李海山;曹世昌;;重庆气矿“三高”气井气体检测仪配置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4 陈新;孙亚玲;;如何选择和使用气体检测仪[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02期
5 ;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J];生命与灾害;2011年08期
6 李红;;贵州省煤矿矿用气体检测仪的管理[J];安全;2012年06期
7 明长江;;一种新型的系列有害气体检测仪[J];环境保护;1989年08期
8 赵铁军;;氢化物及有毒气体检测仪[J];低温与特气;1990年02期
9 王小文;智能型气体检测仪[J];劳动保护;1993年03期
10 夏鲁滨;公安企业消防队气体检测仪的选型与使用[J];山东消防;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培胜;唐祯安;魏广芬;卢好正;孙蕾;;基于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气体检测仪表研究[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淮勤;董铁柱;;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系统[A];2012’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久玲;李顺洲;梁勇;何世堂;;一种GC/SAW联用的气体检测仪[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睿华邋通讯员 陈玉璐 杨梓;北京排水集团建立自动检测站和预警网络系统[N];中国建设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灵远;基于ADuC7060多功能手持式气体检测仪的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彤;基于STM32的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3 朱梅梅;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设计[D];山东交通学院;2016年
4 董明;基于红外热光源的多气体检测仪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6年
5 赵宇航;智能气体检测仪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中锋;手持式气体检测仪的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7 陈燕;基于ARM的矿用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焦培胜;煤矿气体检测仪表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杰;VOC气体检测仪的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10 朱远星;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7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2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