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C3D断层模拟中接触面法与弱化法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FLAC3D断层模拟中接触面法与弱化法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论文以童亭矿Fx26断层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方法,总结归纳了FLAC3D数值模拟的原理及具体步骤,阐述了FLAC3D断层模拟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室实验获得了典型岩层的力学参数,分析研究了断层模拟中各项参数对断层原岩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合理确定各项参数的方法;根据力学分析,推出了断层发生粘滑时的运动表达式,采用接触面法对工作面由上盘过斜交断层展开研究,得到了区域应力演化规律。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总结得到FLAC3D数值模拟的具体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完善了AutoCAD、ANSYS建立模型导入FLAC3D的 CAD—ANSYS—FLAC3D‖建模法及FLAC3D模拟结果导入Excel、Tecplot的数据处理方法,合理解决了操作过程中的岩层分组、坐标转换及数据输出等关键问题。(2)研究获得接触面参数及弱化参数对断层模拟的影响规律:随着接触面刚度的增加,端部应力集中程度逐渐降低,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弱化参数的增大,集中程度逐渐降低,平衡速度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加快,随着内聚力及模量的增大而降低,抗拉强度对断层模拟几乎没有影响。(3)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确定接触面及弱化参数的方法:根据同一工程案例,应力环境一定的原理,采用两种断层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模拟方案下的模拟结果以确定相关参数。本章涉及案例中,接触面刚度应取周围单元体最硬刚度的0.005倍,接触面及弱化法内摩擦角取泥岩内摩擦角的一半,其余参数为泥岩相应力学参数的1/20。(4)以前述研究成果为基础,模拟研究获得工作面由上盘过斜交断层时应力演化规律:工作面支承压力过断层前逐渐增大、过断层后降低并趋于稳定;随着工作面向断层推进,端部应力集中程度逐渐增大,待工作面通过相应位置时,应力得到释放逐渐降低,工作面过断层时,断层易发生滑移失稳;垂直应力沿工作面呈现出先降低、突然增大、再降低,最后增大并趋于稳定的规律。
【关键词】:FLAC3D 断层 接触面法 弱化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5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变量注释表16-17
- 1 绪论17-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5-27
- 2 FLAC~(3D)断层模拟方法理论研究27-45
- 2.1 FLAC~(3D)数值计算原理27-31
- 2.2 FLAC~(3D)断层模拟方法31-34
- 2.3 FLAC~(3D)断层模拟步骤34-44
- 2.4 本章小结44-45
- 3 FLAC~(3D)断层模拟方法数值分析45-61
- 3.1 围岩力学参数测试45-48
- 3.2 接触面参数对数值模拟的影响48-53
- 3.3 弱化参数对数值模拟的影响53-58
- 3.4 接触面及弱化参数选取58-60
- 3.5 本章小结60-61
- 4 采动影响下断层失稳及应力演化规律61-70
- 4.1 应力扰动下的断层滑动61-63
- 4.2 工作面过斜交断层数值模拟63-69
- 4.3 本章小结69-70
- 5 工程案例70-75
- 5.1 工程概况70
- 5.2 过断层安全措施70
- 5.3 过断层围岩控制技术70-72
- 5.4 围岩控制效果72-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6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2
- 作者简历82-84
- 学位论文数据集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向宇;贾明涛;王李管;吴霞;;用于FLAC~(3D)力学分析的矿床块段模型优化建模技术研究[J];中国钼业;2010年03期
2 梁海波,李仲奎,谷兆祺;FLAC程序及其在我国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3 胡建军;;基于FLAC~(3D)的复杂空区对地表公路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2014年02期
4 王春波;丁文其;乔亚飞;;硬化土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5 孟韬;李海南;;FLAC程序在石英岩和砂岩隧道开挖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杨治国;侯恩科;李琰庆;;FLAC-3D与理正软件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苗胜军;李长洪;佟慧超;任奋华;;水厂铁矿边坡开挖FLAC~(3D)数值模拟与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年01期
8 张友锋;袁海平;;FLAC~(3D)在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Effective grouting area of jointed slope and stress deformation responses by numerical analysis with FLAC~(3D)[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9年04期
10 朱建明,徐秉业,朱峰,任天贵;FLAC有限差分程序及其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ao Baoyun;Huang Linqing;Wu Tongqing;;Exploration on the FLAC3D software in the Teaching of Petroleum Drilling Engineering Rock Mechanics Course[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尚根;;复合土钉墙支护FLAC~(3D)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薛雷;李维朝;孙强;王媛媛;冶小平;黄鑫;;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建立准三维FLAC~(3D)模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马海春;崔可锐;洪志方;;FLAC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应用[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彭鹏;单治钢;董育烦;;基于FLAC~(3D)的卡拉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朱建明;徐秉业;任天贵;高谦;;FLAC及其在地下矿山巷道支护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杨立强;张中杰;林舸;王岳军;;FLAC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8 张玉军;;综放采场覆岩破坏特征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9 张新华;;红柳煤矿井巷柔模支护作用的FLAC模拟[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刘峰;牛琪瑛;郭英;刘少文;;运用FLAC~(3D)对水泥土桩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祥;基于FLAC~(3D)的桩基水平动力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丁其乐;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隧道压力拱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潇;房建基坑与地铁车站基坑近邻施工FLAC~(3D)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常瑞志;基于FLAC~(3D)的闭口PHC管桩竖向承载性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贺勇;广元黄家坪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韩锐;基于FLAC3D的昆明某地铁站深基变形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肖若愚;基于FLAC3D的阳沟新村南侧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乐;基于FLAC3D的上海大厦基坑支护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蔡胜海;FLAC3D断层模拟中接触面法与弱化法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孟厦;FLAC~(3D)前处理程序开发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9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3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