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机整机动力学分析及电控箱减振研究
本文关键词:掘进机整机动力学分析及电控箱减振研究
【摘要】:悬臂式掘进机是一种依靠悬臂和截割头进行工作的局部断面掘进机,是矿井下主要的巷道施工设备。当掘进机截割硬岩时,截割头受到剧烈的冲击载荷,并通过机体的动力传动链对电控箱产生振动影响。工程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机械和电气故障,故障大部分是由振动造成的。减少振动是降低故障率,提高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对悬臂式掘进机振动特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振动分析是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某EBZ300型掘进机为模型,对电控箱的振动响应特性和减振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利用UG建立掘进机整机的简化实体模型。应用模态分析技术对掘进机结构进行分析,获得整机的应力分布、变形分布、结构的固有特性(固有频率和相应的固有振型),为进一步研究掘进机电控箱的振动响应提供基础。模态分析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分析和优化提供条件,也为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其次,通过将简化后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ADAMS中建立刚体系统。将ANSYS生成的截割臂的模态中性文件导入在ADAMS中建立的刚体系统中,建立掘进机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掘进机截齿在横向截割时所受的载荷。在ADAMS中利用IF函数添加计算所得的载荷,对掘进机进行整机动力学分析。将仿真的电控箱响应进行振动响应特性分析,确定电控箱振动较剧烈的频率区间。分析表明,横向截割工况下,电控竖直方向的振动要比其他方向上的振动明显剧烈,振动最剧烈的情况出现在25Hz以下的低频区间。最后,根据减振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电控箱减振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电控箱隔振系统减振器的选择原则,并对减振器的刚度进行了计算,为设计减少电控箱垂向振动的减振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掘进机 电控箱 减振 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42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4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掘进机整机的三维模型16-26
- 2.1 引言16
- 2.2 掘进机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16-17
- 2.3 掘进机整机三维建模17-24
- 2.3.1 截割部18-20
- 2.3.2 回转部20-21
- 2.3.3 行走机构21
- 2.3.4 装载机构21-22
- 2.3.5 运输机构22-23
- 2.3.6 机体部分23
- 2.3.7 电控箱部分23-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掘进机整机模态分析26-38
- 3.1 引言26
- 3.2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26-28
- 3.3 整机模态分析28-37
- 3.3.1 导入模型29
- 3.3.2 确定材料属性29-30
- 3.3.3 施加约束和边界条件30-31
- 3.3.4 网格划分31
- 3.3.5 求解和结果分析31-36
- 3.3.6 对电控箱振动影响的主要频率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掘进机整机动力学分析38-60
- 4.1 引言38-39
- 4.2 虚拟样机的建立39-45
- 4.2.1 导入模型39
- 4.2.2 定义运动副39-41
- 4.2.3 设置参数41-45
- 4.3 刚柔混合模型的建立45-50
- 4.3.1 ANSYS柔性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6
- 4.3.2 柔性体模态中性文件的生成46-49
- 4.3.3 柔性体替换虚拟样机的刚性体49-50
- 4.4 整机动力学仿真50-59
- 4.4.1 截割头载荷分析50-53
- 4.4.2 添加截割头载荷53-55
- 4.4.3 动力学仿真55
- 4.4.4 电控箱的动力学响应分析55-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掘进机电控箱减振理论分析60-70
- 5.1 引言60
- 5.2 受迫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60-62
- 5.3 减振方法与减振装置62-69
- 5.3.1 减振方法62-63
- 5.3.2 减振原理63-66
- 5.3.3 减振装置的设计66-68
- 5.3.4 减振单元刚度计算68-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工作总结70
- 6.2 主要结论70-71
- 6.3 工作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迎福,张永忠,彭佑多,刘德顺,文西芹;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真实运动与简化运动比较分析[J];煤矿机械;2001年01期
2 顾秀娟,候贵东;掘进机截割头平均负荷的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雪;李晓豁;;掘进机纵横两种截割头的特点及其性能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4 马洪武;;截割头直径对掘进机整机工作的重大影响[J];煤炭技术;2006年05期
5 沙永东;李晓豁;;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结构参数模糊优化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6 郝建生;;掘进机纵轴式截割头截割效率的优化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2期
7 李晓豁;韩宇飞;;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的模态分析[J];矿业快报;2008年05期
8 李晓豁;贾凯;;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载荷的模拟分析[J];煤矿机电;2009年01期
9 查太东;成文广;;掘进机截割头的改进设计[J];煤矿机电;2010年06期
10 张谦;;关于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外形设计的讨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晓豁;贾凯;;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载荷的模拟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昊;刘惊涛;;振动截割在掘进机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煤炭新型工业化之路——安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建功;;掘进机智能型自动成形恒功率截割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鑫;李新平;;掘进机截割头运动参数的优化设计[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梦奇;;截齿排布圆周角对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设计性能的影响[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创新与发展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魏苍栋;高春芳;;关于掘进机截割头截齿分布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7 陶峥;;EBJ-110SH掘进机截割头的研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王德光;于向东;;基于MSP430的掘进机记忆截割系统研究[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温元旭 李昕泉 记者李仁堂;掘进机自动截割定位系统研制成功[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许祯;国产首台S200M掘进机顺利通过出厂评议[N];中华建筑报;2001年
3 记者 范玉蕾 通讯员 杨颖敏;石煤机岩石掘进机获“煤安”标志[N];石家庄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红祥;高压水射流截割头破岩性能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建刚;自动化掘进机仿形截割控制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姚继权;纵轴式掘进机履带行走系统动力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炜煌;截割头截割煤岩的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万铭;截割头截齿叶序分布离散元仿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宝鑫;截割头截齿安装参数的离散元仿真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郑加强;截齿工作角度布置及水射流辅助截割头破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张从亮;掘进机截割头运动参数及截齿布置参数对其截割性能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孙英;掘进机整机动力学分析及电控箱减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侯祥明;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受力及整机振动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8 罗世魁;横轴掘进机截割头设计自动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汲方林;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仿真及优化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沙永东;纵轴式掘进机截割不同对象的载荷模拟及优化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0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4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