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的溶出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3:21

  本文关键词: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的溶出特性及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脉石矿物 黄铜矿 微生物浸出 动力学


【摘要】:本文以黄铜矿矿石中常见、含量最多的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磷灰石、白云石、萤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一、组合脉石矿物以及与黄铜矿共伴生关系不同的脉石矿物分别在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的溶出规律及对浸铜的影响,并研究了脉石矿物溶出机理和溶出离子对浸铜效果的影响机理。单一脉石矿物溶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铜体系中溶出是酸、At.f菌及代谢产物的共同作用;脉石矿物粒度越小,浸出条件越适宜At.f菌生长,则浸出体系中脉石矿物溶出浓度越大,研究发现,脉石矿物溶出顺序与溶出率(括号内为溶出率)关系一致,即白云石(43.47%)萤石(3.23%)磷灰石(2.48%)绢云母(1.23%)石英(0.14%);石英和绢云母在浸出体系中溶出Si、A13+动力学可用收缩核模型中内扩散模型解释,而磷灰石溶出过程可采用孔隙型颗粒模型中孔隙扩散模型来描述;相同浸出条件下,脉石矿物促进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顺序为(括号内为铜浸出率):绢云母(66.44%)磷灰石(48.77%)石英(39.70%)空白(32.05%)萤石(25.47%)白云石(00%)。组合脉石矿物的溶出规律有所差异,研究发现,石英和绢云母中总硅、A13+溶出率最低(2%),萤石溶出的F-可促进石英和绢云母溶解,白云石在浸出4d时已完全溶解,溶出的Ca2+可抑制磷灰石和萤石的溶出。共伴生关系中浸染状脉石矿物溶出离子浓度高,且对At.f菌生长促进作用大,但矿石结构决定了团块状矿石比浸染状矿石更易浸出铜。矿物溶出规律与自身性质密切相关。矿物晶体结构、晶格能、可溶性与单一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铜体系溶出规律一致。脉石矿物表面对At.f菌吸附率变化规律、脉石矿物与At.f菌作用后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变化可以很好解释脉石矿物的溶出机理。浸渣XRD分析发现,含萤石浸出体系中没有生成新物质,而含白云石浸出体系生成了钙磷石和硫酸钙,其它含脉石矿物浸出体系均生成了新物质铵黄铁矾,这些沉淀物质吸附在脉石矿物表面,阻碍了脉石矿物的溶出。SEM和EDS测试分析发现,脉石矿物对沉淀物质吸附能力大小与含脉石矿物体系黄铜矿浸出率高低基本一致,说明脉石矿物对沉淀物吸附促进了黄铜矿的浸出。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有效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脉石矿物 黄铜矿 微生物浸出 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95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4
  • 2 文献综述14-27
  • 2.1 微生物湿法冶金研究现状14-18
  • 2.1.1 浸矿微生物14
  • 2.1.2 影响微生物浸出因素研究14-15
  • 2.1.3 浸出硫化矿机理研究15-18
  • 2.2 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研究概况18-21
  • 2.2.1 铜镍硫化物矿床微生物浸出18-19
  • 2.2.2 斑岩型铜矿床微生物浸出19
  • 2.2.3 矽卡岩型铜矿床微生物浸出19-20
  • 2.2.4 火山岩型铜矿床微生物浸出20-21
  • 2.3 黄铜矿共伴生脉石矿物微生物浸出研究21-25
  • 2.3.1 黄铜矿共伴生脉石矿物21-22
  • 2.3.2 共伴生脉石矿物微生物浸出研究22-23
  • 2.3.3 浸出体系中的离子对微生物影响23-25
  • 2.4 小结25-27
  • 3 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27-38
  • 3.1 研究内容和目标27-28
  • 3.1.1 研究内容27
  • 3.1.2 研究目标27-28
  • 3.2 技术路线图28-29
  • 3.3 试验材料29-32
  • 3.3.1 矿样29-30
  • 3.3.2 浸矿菌种及培养基30
  • 3.3.3 主要设备和仪器30-31
  • 3.3.4 主要试验药剂31-32
  • 3.4 试验方法32-35
  • 3.4.1 浸矿微生物培养和计数方法32-33
  • 3.4.2 酸浸试验33
  • 3.4.3 脉石矿物微生物浸矿溶出试验33-34
  • 3.4.4 吸附试验34-35
  • 3.5 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35-38
  • 3.5.1 评价指标35
  • 3.5.2 检测方法35-38
  • 4 单一脉石矿物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特性研究38-76
  • 4.1 石英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的溶出特性38-47
  • 4.1.1 石英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规律38-42
  • 4.1.2 石英溶出动力学42-45
  • 4.1.3 浸渣XRD和SEM-EDS分析45-47
  • 4.2 绢云母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特性47-54
  • 4.2.1 绢云母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规律47-50
  • 4.2.2 绢云母溶出动力学50-53
  • 4.2.3 浸渣SEM-EDS分析53-54
  • 4.3 磷灰石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特性54-62
  • 4.3.1 磷灰石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规律54-58
  • 4.3.2 磷灰石溶出动力学58-61
  • 4.3.3 浸渣SEM-EDS分析61-62
  • 4.4 萤石、白云石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特性62-67
  • 4.4.1 萤石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的溶出特性62-64
  • 4.4.2 白云石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的溶出特性64-67
  • 4.5 不同脉石矿物在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的溶出比较67-74
  • 4.5.1 微生物和化学浸出对脉石矿物溶出的影响67-69
  • 4.5.2 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脉石矿物的溶出能力69-74
  • 4.6 小结74-76
  • 5 单一脉石矿物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铜浸出效率的影响和机理76-111
  • 5.1 石英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和机理76-84
  • 5.1.1 石英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影响76-82
  • 5.1.2 石英促进微生物浸出黄铜矿机理82-84
  • 5.2 绢云母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和机理84-93
  • 5.2.1 绢云母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影响84-91
  • 5.2.2 绢云母促进微生物浸出黄铜矿机理91-93
  • 5.3 磷灰石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和机理93-103
  • 5.3.1 磷灰石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浸铜影响93-101
  • 5.3.2 磷灰石促进微生物浸出黄铜矿机理101-103
  • 5.4 萤石、白云石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103-108
  • 5.4.1 萤石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影响103-106
  • 5.4.2 白云石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影响106-108
  • 5.5 单一脉石矿物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影响规律108-109
  • 5.6 小结109-111
  • 6 组合脉石和共伴生矿物在浸铜体系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的影响111-145
  • 6.1 组合脉石矿物在浸铜体系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1-127
  • 6.1.1 石英-绢云母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2-114
  • 6.1.2 石英-绢云母-白云石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4-116
  • 6.1.3 石英-绢云母-萤石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6-118
  • 6.1.4 石英-绢云母-磷灰石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8-119
  • 6.1.5 石英-绢云母-白云石-萤石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19-122
  • 6.1.6 石英-绢云母-白云石-磷灰石溶出特性及对浸铜效率影响122-124
  • 6.1.7 石英-绢云母-白云石-萤石-磷灰石溶出特性及浸铜效率影响124-126
  • 6.1.8 不同组合脉石矿物对铜浸出效率对比126-127
  • 6.2 不同共伴生关系对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出体系溶出的影响127-131
  • 6.3 浸渣XRD和SEM-EDS分析131-143
  • 6.3.1 组合脉石矿物XRD分析131-136
  • 6.3.2 组合脉石矿物SEM-EDS分析136-142
  • 6.3.3 不同共伴生关系矿石浸渣XRD分析142-143
  • 6.4 小结143-145
  • 7 脉石矿物在浸出体系的溶出机理研究145-164
  • 7.1 矿物性质与溶出规律之间的关系145-155
  • 7.1.1 矿物比表面积145-146
  • 7.1.2 矿物晶体结构146-153
  • 7.1.3 晶格能153-154
  • 7.1.4 可溶性154-155
  • 7.2 At.f菌与脉石矿物之间的作用机理155-163
  • 7.2.1 At.f菌在脉石矿物表面吸附156-157
  • 7.2.2 吸附前后矿物FTIR研究157-160
  • 7.2.3 Zeta电位160-163
  • 7.3 小结163-164
  • 8 结论164-168
  • 8.1 主要结论164-165
  • 8.2 创新点165-168
  • 参考文献168-182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182-186
  • 学位论文数据集1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森,童雄;强化难处理硫化铜矿物微生物浸出过程的研究[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年11期

2 高仁喜,关自斌,田胜军;国内外铀、金矿石微生物浸出的技术进展[J];铀矿冶;2000年01期

3 柳建设;王兆慧;耿梅梅;邱冠周;;微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进展[J];矿冶工程;2006年01期

4 周吉奎;钮因健;;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铜矿的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2006年03期

5 袁世斌;;铀的微生物浸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09年30期

6 董颖博;林海;;低品位铜矿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J];金属矿山;2010年01期

7 董发勤;徐龙华;代群威;谌书;刘明学;;微生物浸出低品位氧化物型镍钴矿研究新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3年04期

8 向太平;低品位铜矿微生物浸出的生产实践[J];化工矿山技术;1993年02期

9 柯家骏;微生物浸出稀有金属矿石[J];稀有金属;1993年01期

10 宋翔宇;微生物浸出工艺特点及其历史现状和前景[J];河南地质;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娥;段东平;陈思明;张俊环;;低品位复杂锰矿微生物浸出实验研究[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2 王永浩;乔世俊;张兴林;李明峰;;一种新的微生物除氰技术[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童雄;孙永贵;;微生物浸出难浸黄铜矿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余斌;骆新耿;刘大星;谭光伟;吉兆宁;刘坚;;2000t/a地下微生物浸出湿法提铜工程方案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水清 徐兰山;微生物冶金技术进入突破性研究阶段[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旭;黄铁矿还原浸出氧化锰矿物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许晓芳;不同离子胁迫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和机理[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周闪闪;脉石矿物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的溶出特性及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宋健;金属硫化矿微生物浸出及浸出机理数学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俊;低品位磷矿的微生物浸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钰;硫铁矿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D];河北大学;2007年

2 廖美霞;含钒石煤中钒的微生物浸出工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张杰;充气强化的微生物浸出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陈学松;微生物浸出过程中裂隙岩块损伤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勋;不同成因黄铁矿微生物浸出及矿物学影响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6 孙小俊;黄铁矿微生物浸出及其电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1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41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