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锰元素是地壳中的主要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金属。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公布的《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4》报告,我国锰矿石开采量2012年居全球第三。川西松潘-甘孜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锰矿产地之一,发育二叠系-三叠系沉积型及沉积变质型锰矿。黑水等地三叠系锰矿储量可观,前人研究成果较多,而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的木里二叠系锰矿储量相对较少,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现代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矿床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木里地区二叠系锰矿成因,得到以下认识:研究区位于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带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构造带之一。锰矿层产出具有固定层位二叠系卡翁沟组,且沿层位矿体走向延伸稳定。根据岩性、岩性组合及沉积建造特点,矿区二叠系下统卡翁沟组分为片岩段(P1k1)和碎屑岩段(P1k 2)。其中,碎屑岩段(P1k 2)划为四个亚段,其中第二亚段(P1k 2-2)岩性主要为一套碎屑岩,以灰白色粉砂质板岩沉积为主,薄至厚层状构造,为锰矿体的赋矿层位。围岩硅化与锰的富集成矿关系密切。褐铁矿化可作为区内的宏观找矿标志。碳酸盐化为区内判断锰矿石物相的依据之一,为区内的直接找矿标志。锰矿石的H、O同位素组成投影点位于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更靠近岩浆水和变质水,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于岩浆水和变质水,大气降水及地下水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占次要地位,但是也参与了成矿作用。大量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包裹体测温表明,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低温。研究区所在区域位于甘孜-理塘深水盆地南部,总体属于深水盆地-陆棚的过渡区域,总体环境有利于锰元素沉积。但是由于离古陆位置较近,受陆源碎屑沉积的影响,深水浊流水道沉积,其对锰矿矿源层形成不利,制约了厚层锰矿沉积。在晚二叠世末,沿甘孜-理塘一线迅速扩张形成新的洋盆,形成锰矿沉积矿源层。三叠世洋壳俯冲岛弧活动时期,为深部锰元素及矿源层中锰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动力条件,在成矿构造有利部位初步富集成矿。三叠世末陆内会聚断裂带发育时期,不对称扇形共轭逆冲断裂带为矿源层中分散锰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提供了构造动力条件和热源条件。所以,陆内会聚断裂发育时期是锰矿形成的主要时期。燕山晚期至第三纪,受印度板块碰撞及会聚作用,相应地形成沉积型。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锰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甘孜-理塘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8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区地理位置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3.1 锰矿资源特征11-12
- 1.3.2 锰矿分类及物质组成12-13
- 1.3.3 我国锰矿成矿背景13-15
- 1.3.4 研究区研究进展15
- 1.4 研究思路15-17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1.5 完成工作量17-18
- 第2章 区域地质及矿产18-27
- 2.1 区域地层18-20
- 2.2 区域构造特征20-22
- 2.3 区域岩浆岩22-23
- 2.3.1 火山岩22
- 2.3.2 侵入岩22-23
- 2.4 区域变质岩23-26
- 2.4.1 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相23-25
- 2.4.2 主要变质岩25-26
- 2.5 区域矿产26-27
- 第3章 矿区地质27-45
- 3.1 矿区地质特征27-37
- 3.1.1 地层27-30
- 3.1.2 构造30-37
- 3.2 矿床地质特征37-45
- 3.2.1 矿体特征37-42
- 3.2.2 矿石组分42-43
- 3.2.3 围岩特征43-45
- 第4章 成矿模式45-55
- 4.1 含锰地层沉积环境45-47
- 4.2 构造演化过程及特征47-50
- 4.2.1 晚二叠世末洋盆扩张活动时期48-49
- 4.2.2 三叠世洋壳俯冲岛弧活动时期49
- 4.2.3 陆内会聚断裂带发育时期49
- 4.2.4 断陷盆地及推覆构造发育时期49-50
- 4.3 成矿物质来源50-51
- 4.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51-52
- 4.5 成矿主控因素分析52-54
- 4.6 成矿模式讨论54-55
- 结论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春林;日本层状锰矿床[J];地质与勘探;1982年07期
2 邵洁涟;云南白显锰矿床中发现钡镁锰矿[J];地质科技情报;1985年03期
3 吴蔚钰;;陆地锰矿床在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的探讨[J];中国锰业;1985年02期
4 L.A.Frakes ,B.R.Bolton ,杨兴裕;大型锰矿床的成因:海平面的变化及缺氧-氧化的历史[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02期
5 朱均瑞;;从国外锰矿床特征探索我国锰矿找矿新途径[J];中国锰业;1987年02期
6 盛桂浓;;日本层状锰矿床成因的研究[J];中国锰业;1988年01期
7 J. F. Machamer;柯荣;;锰矿床的野外工作分类[J];中国锰业;1988年02期
8 郭金峰;我国锰矿床开采岩石力学研究成果及经验[J];中国锰业;2003年04期
9 韦远;;浅谈武宣县锰矿床成矿成因、分析规律及找矿方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0期
10 金铜标;周丽君;;南非某锰矿床地质勘查设计设想[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百友;李连举;张映旭;陈伟;罗显辉;王增润;彭省临;;云南澜沧老厂红土型银锰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万平益;侯立平;郑辉;;重庆城口地区锰矿床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A];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纪念文集[C];2012年
3 常洪伦;孔繁辉;宋晓东;杜俊;赵晋;李建锋;王聪颖;;南非Postmasburg地区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2境外矿产资源勘查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4 秦志平;;湘南地区成锰特征及优质锰找矿方向[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赵立群;周尚国;董书云;伊海生;;桂西南晚泥盆世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4黑色金属勘查技术及进展分会场[C];2013年
6 郭金峰;;我国锰矿床开采岩石力学研究成果及经验[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旭东;;豫西杜关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旭渊;重庆修齐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佳;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程熙棚;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朱永刚;博茨瓦纳莫能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5 张自贤;重庆高燕锰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远景预测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立志;湘西古丈烂泥田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杨东升;贵州松桃白石溪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5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6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