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气量模拟的采动影响下煤层渗透性变化规律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气量模拟的采动影响下煤层渗透性变化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采动 煤层气抽采 渗透率 边界条件 产气量模拟
【摘要】:针对目前对采动影响下煤储层渗透性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直接影响了煤矿采动区煤层气地面抽采部署的问题,以两淮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量采动区煤层气抽采井数据,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采动影响下煤层渗透性变化特征研究。研究确定了采动影响下煤层气井的抽采范围和边界条件,揭示了煤层渗透性变化规律,建立了采动影响下被保护煤层渗透率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煤炭采动 煤层气抽采 渗透率 边界条件 产气量模拟
【基金】:“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2132)
【分类号】:TD712.6
【正文快照】: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年来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逐渐加大。全国煤矿数量12 200处,抽采瓦斯矿井约2 000处,瓦斯抽采规模超过1亿m3的煤矿企业18家。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方式中,地面抽采由于其具有超前预抽、施工方便、可高效清洁利用资源等优势,逐渐被广泛采用。我国煤矿区,一般均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峰;采动坡体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矿山测量;2000年02期
2 孙世国,蔡美峰,王思敬;矿山复合采动效应的时空属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6期
3 邵强,冯德学;采动影响下公路损害特征及防护[J];煤炭工程;2004年02期
4 王冬梅;煤矿区采动损害预计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5期
5 李凤明;;采动区地表减沉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06年01期
6 郎志俊;谢伟;夏军武;;采动损害控制治理探讨[J];煤;2009年11期
7 周兴国;王东权;;煤矿区桥梁抗采动地基加固设计研究[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8 赵希伟;张燕海;王列平;;许疃矿非采动沉降趋势预测与安全监测研究[J];矿山测量;2012年02期
9 何万龙;孔昭璧;康建荣;;山区采动滑移的应力—应变模型[J];矿山测量;1991年02期
10 王金庄;吴立新;胡世彬;王卫东;;山区不同类型房屋的采动损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J];世界煤炭技术;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学理;;矿山采动损害治理工程对策及环境重建[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杜青龙;;煤矿采动对地表烟囱的影响实例分析[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万龙;胡德礼;康建荣;;山区采动坡体的应力应变数值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范学理;;矿山采动损害研究领域的再思考与定位建议[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夏玉成;;应用元胞自动机方法预测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演化态势[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沈永祥;徐建斌;;矿区采动破坏土地的治理[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天泉;;矿井采动影响力学及其在特殊开采技术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8 刘天泉;;矿山采动影响学及特殊开采技术的新进展[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9 马文顶;赵海云;张少华;;岩体采动破坏物理模拟再现新探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华兴;徐乃忠;胡炳南;康永华;王明立;刘鸿泉;赵有星;张刚艳;孙洪星;梁京华;王建学;许延春;宋孝平;陈千;谭永强;陈佩佩;刘治国;;矿区采动减沉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晓荣;矿井深部煤层底板采动效应的岩体结构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平;采动沉陷影响下埋地管道与土相互作用及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伟;陕北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水害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孔胜利;采动煤岩体离散裂隙网络瓦斯流动特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薄云山;晋华宫矿多煤层采动影响煤巷围岩破坏机理与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傅睿智;浅埋藏近水平特厚煤层采动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于广云;采动区大变形扰动土物理力学性质演变及工程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何姣云;矿山采动灾害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夏玉成;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徐文全;采动空间围岩应力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云;采动曲率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鸿涛;厚松散层重复采动下地表沉陷移动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段昆鹏;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高速公路压煤采动影响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田薇;采动损害的技术与经济评价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冬梅;基于地质观点的煤矿区采动损害预计系统[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尹志明;马桑湾采动滑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院雷;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采动损害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牛宗涛;采动区建筑物变形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业显;大柳塔矿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李运成;煤层底板岩体结构对采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3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7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