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成矿
本文关键词:胶东地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成矿
【摘要】:胶东发育全球最大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金矿。胶东金矿形成于板块拼合后的大陆,是地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的地洼区,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而不是"变质核杂岩"构造。胶东"花岗核杂岩"(180~130 Ma)隆起,其外围是Ar—Pt变质岩地层(2 500~1 300 Ma),更远处断陷盆地发育中生代地层(130~90 Ma),总体围绕"岩浆核杂岩"呈穹窿带状分布。岩浆岩与变质岩之间、变质岩和沉积地层之间发育拆离断裂岩带。断裂带倾向背离"岩浆核杂岩"方向且呈铲式分布,显示拆离构造特征。花岗岩区断裂破碎岩带受岩浆期后热液的多次交代蚀变,在蚀变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石英脉-蚀变岩金矿(120~100 Ma)。"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热液成矿"在中国复合大陆可能普遍发育。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
【关键词】: 胶东金矿 岩浆核杂岩 拆离带 热液蚀变矿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1)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鲁地调合[2012]33号)
【分类号】:P618.51;P588.1
【正文快照】: 0引言胶东半岛位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属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地盾部分,中生代以来成为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1-3];亦被称为新华夏巨型构造体系之胶东隆起部分[4];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演化的理论看,在中生代胶东成为地洼活动区[5]。胶东金矿的形成与花岗岩有关且主体形成于中生代的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钢;杨俊泉;辛江;;应用岩浆物理性质讨论浆混作用的发生——以西天山特克斯达坂花岗岩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2 夏卫华;溶离作用在内生成矿中的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1期
3 L. N. Kogarko;干国梁;;碱性岩浆的成矿预测标志潜力[J];地质科学译丛;1992年02期
4 周金城,,张海进,俞云文;浙江新昌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的岩浆混合作用[J];岩石学报;1994年03期
5 牛树银,董国润,许传诗;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J];地质论评;1995年04期
6 莫宣志,赵海岭,许立权;岩浆作用中几个重要的流体动力学问题[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夏林圻;张诚;;浙江桐庐、寿昌等地区火山杂岩中岩浆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研究[J];西北地质科学;1989年02期
8 夏林圻;张诚;;浙江桐庐、寿昌等地区火山杂岩中岩浆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研究[J];西北地质科学;1989年26期
9 郑济林;;存在岩浆的“逆向演化”吗?[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3年01期
10 季克俭,王高尚,王立本,吕凤翔,张建华,王五一;关于尼格里的岩浆残余溶液的讨论[J];地质论评;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斌;罗勇;苏文超;单强;牛贺才;;巴尔哲矿化花岗岩中熔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岩浆-热液过渡的信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黎诺;;高温气态变岩浆成岩和地液成矿作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3年
3 夏林圻;张诚;;浙江桐庐、寿昌等地区火山杂岩中岩浆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C];1989年
4 陈廷愚;任纪舜;;大陆地壳演化中岩浆作用的富碱趋势[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0)[C];1990年
5 张照伟;李文渊;张江伟;王亚磊;徐学义;高永宝;马中平;臧遇时;;新疆天山石炭-二叠纪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与形成机制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1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6 宋谢炎;钟宏;胡瑞忠;马润则;;与二叠系峨眉地幔柱有关的岩浆硫化物成矿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焦守涛;;地热场中“岩浆热场”的识别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8 曾令森;高利娥;王莉;;藏南冈底斯带南缘自古生代以来构造岩浆事件:以朗县岩浆-变质杂岩体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亮;陈涛;;冈底斯带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年代学证据[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莫宣学;赵志丹;;印度-亚洲碰撞以来的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滕艳;大规模成矿取决于最强最后一次岩浆作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记者 滕艳;大规模成矿取决于最强最后一次岩浆作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江;科学有道 行者无疆[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飞;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梁裕扬;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岩浆—构造动力学模式(49°~51°E)[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车勤建;湘南锡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成矿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谢力华;滇西澜沧江岩浆—变质—构造活动带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5 程彦博;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空演化及一些关键问题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瞿泓滢;安徽铜陵凤凰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李永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过程的定量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索艳慧;印度洋构造—岩浆过程: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证据[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李进文;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控矿与成矿化学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10 张明超;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790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9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