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耦合模式下含断层缺陷煤层回采诱发底板损伤及断层活化突水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固液耦合模式下含断层缺陷煤层回采诱发底板损伤及断层活化突水机制研究
【摘要】:针对具体地质条件,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相似材料试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含断层缺陷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损伤破坏及断层活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采用内径不同的水管能够很好地反映底板岩层渗透性的空间差异性,通过采用调节注水管水柱高度的方式可以控制水压以满足设计要求;煤层埋深、承压水水压及断层落差越大越易突水,断层防水煤柱宽度越大越不易突水;通过试验及模拟计算再现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采动裂隙形成、断层活化到突水通道形成的全过程,揭示了含断层构造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对承压水上含断层缺陷煤层回采时防水煤柱的留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研究院(CSIRO);
【关键词】: 固液耦合 底板损伤 断层活化 突水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19,51109124,51509149,41472281)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13718120009)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项目 “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项目(2012CB72310401)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YBSYS2014106)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0引言在中国,随煤炭开采深度及强度的逐年加大,煤炭开采以15~30 m/a的速度向深部发展,同时深部煤───────*通讯作者水害事故151起,死亡704人,其中较大水害事故53起,死亡243人,重大透水事故21起,死亡333人,且煤矿突水事故直接与构造有关者占80%以上[3]。构造突水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延春;杨扬;;大埋深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2 梁建民,姜兴阁,王希良,,蒋勤明;综采、综放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3 高庆;叶元辉;;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4 李海梅,关英斌;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5 杨彦利;关英斌;王卫东;王勇;韩立强;;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秋生;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年12期
7 易洪春;虞金林;陈玉玖;王健;吴国庆;;采场底板破坏带电法动态监测实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8 魏大勇;;恒源煤矿Ⅱ6112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测试与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9 王春秋;潘立友;华永芳;;支柱对煤层底板破坏机理的研究及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李文彩,张义顺,王洪志;松软底板条件下柱鞋的设计[J];煤矿设计;199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永杰;李增力;;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3 李晓斌;何有巨;;复杂区深部A组煤底板岩溶及其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健;;综采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文泉;李加祥;温兴林;;回采参数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关系的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翟晓荣;吴基文;;煤层底板注浆前后采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作宇;;顶底板岩体移动的理论与实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梁盛开;黔北矿区承压水分布特征与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煤层底板隐伏充水断层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孙闯;长平矿3号煤层回采工作面顶底板运动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崔胜;显德汪矿9~#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冲;邯邢地区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李锋;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6 吴涛;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7 杨彦利;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8 彭永贵;承压水体上厚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安康;陈四楼煤矿底板破坏及突水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武龙飞;朱村矿承压水上膏体充填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3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9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