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起泡剂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9:45
本文关键词:复配起泡剂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 醇类起泡剂 醚醇类起泡剂 酯类起泡剂 复配起泡剂 起泡剂性能
【摘要】:近年来研究出的新型起泡剂,多是以醇、醚、酮、酯类合成的起泡剂,可见醇、醚、酮、酯类化合物产生的气泡性能良好,改善了浮选精矿的产率和品位。而且这些新型起泡剂大部分都是多类药剂的混和,这是因为混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浮选效果好,所以新型混和起泡剂在金属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新型的混和起泡剂多用于金属矿,几乎没有应用于煤矿,那么如果用醇、醚醇、酯类起泡剂复配出一种起泡剂,对煤进行浮选,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对1#烟煤和2#烟煤的研究,用醚醇起泡剂、酯类起泡剂和醇类起泡剂复配出一种适用于煤的起泡剂。首先,通过探究煤样的粒度、密度和物相组成,来综合预测1#烟煤和2#烟煤的可浮性。然后,在预选的醚醇、酯类和醇类三类起泡剂中,通过浮选试验,以浮选精煤产率、灰分、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作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寻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二丙二醇丁醚、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仲辛醇进行均匀复配。对均匀复配的试验结果,以精煤产率和精煤灰分为指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优化,最后得到一个最优的复配起泡剂方案:二丙二醇丁醚添加18g/t、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添加22g/t和仲辛醇添加35g/t。此方案与单独使用同药剂量的仲辛醇相比,1#烟煤精煤产率提高了4.82%,精煤灰分降低0.68%,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98%,可燃体收回率提高了6.05%。对于2#烟煤,精煤产率提高了3.10%,精煤灰分降低0.3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3.43%,可燃体收回率提高了4.13%。测定预选药剂与复配起泡剂的性能,并探究复配起泡剂的作用机理。复配药剂的气泡最大高度是191mm,气泡半衰期是126s,药剂不同浓度降低的表面张力最大差值是14.61mN/m,经药剂处理后的煤与水的最大接触角是77°。综合来看,复配起泡剂比三类单相药剂的起泡能力强,气泡稳定性高。这是因为复配起泡剂的非极性基中有不饱和烃基苯环和八碳链的长烃基,极性基中丙二醇基、甲酸乙酯基的数量较多,所以产生的气泡最大高度增高,起泡能力增强。非极性基中的长碳链烃基和极性基中官能团数量的增多,使复配起泡剂产生的气泡半衰期增大,药剂的疏水性增强,药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强,气泡的稳定性更高。
【关键词】:煤 醇类起泡剂 醚醇类起泡剂 酯类起泡剂 复配起泡剂 起泡剂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23.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文献综述14-22
- 1.1 起泡剂的重要性14-15
- 1.1.1 浮选的重要性14-15
- 1.1.2 起泡剂在浮选中的重要性15
- 1.2 起泡剂的概述15-20
- 1.2.1 起泡剂的结构15-17
- 1.2.2 常用起泡剂17-19
- 1.2.3 起泡剂的研究现状19-20
- 1.3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20-21
- 1.3.1 研究意义20
- 1.3.2 主要内容20-21
- 1.4 技术路线21-22
- 2 煤样的性质研究22-32
- 2.1 煤样准备22
- 2.2 1#烟煤的性质研究22-27
- 2.2.1 1#烟煤的基本性质分析22-23
- 2.2.2 1#烟煤粒度组成23
- 2.2.3 1#烟煤密度组成23-24
- 2.2.4 1#烟煤可选性24-26
- 2.2.5 1#烟煤物相组成26-27
- 2.3 2#烟煤的性质研究27-31
- 2.3.1 2#烟煤的基本性质分析27
- 2.3.2 2#烟煤粒度组成27-28
- 2.3.3 2#烟煤密度组成28-29
- 2.3.4 2#烟煤可选性29-30
- 2.3.5 2#烟煤物相组成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3 复配起泡剂的研究32-60
- 3.1 试验药品及仪器32-33
- 3.2 试验方法33-35
- 3.2.1 浮选试验33-34
- 3.2.2 性能测试方法34-35
- 3.3 单因素寻优试验35-51
- 3.3.1 1#烟煤寻优试验35-43
- 3.3.2 2#烟煤寻优试验43-51
- 3.4 复配试验51-58
- 3.4.1 1#烟煤复配试验53-55
- 3.4.2 2#烟煤复配试验55-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4 起泡剂的性能及影响因素60-78
- 4.1 起泡剂的性能60-71
- 4.1.1 醚醇起泡剂的性能60-64
- 4.1.2 酯类起泡剂的性能64-67
- 4.1.3 醇类起泡剂的性能67-69
- 4.1.4 复配起泡剂的性能69-71
- 4.2 起泡剂的影响因素71-75
- 4.2.1 起泡剂性能的结构因素71-72
- 4.2.2 复配起泡剂的作用机理72-75
- 4.3 本章小结75-78
- 5 结论与展望78-82
- 5.1 结论78-79
- 5.2 展望79-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8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高;;起泡剂使用量的研究[J];有色金属;1951年06期
2 桂重雄;李浴风;;关于起泡剂的测定[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55年14期
3 朱建光;朱玉霜;;加工蓖,
本文编号:797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9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