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西秦岭陇南地区大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17-09-11 01:03

  本文关键词:西秦岭陇南地区大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成矿机制 陇南大店沟


【摘要】:陇南地区位于中国有名的“陕甘川”金三角成矿地带内,它地处秦岭造山带的西段与碧口地体的北缘接触地带,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与松潘地块三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此交接。近年来在区内相继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10多处,金矿点几十处,金矿找矿潜力十分巨大。但是对这些金矿床(点)的研究还大多集中在地层划分以及构造环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年代等方面,对于典型矿床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和深入。大店沟金矿床作为近年来在该区发现的中型矿床,非常具有地区代表性。本文依托核工业西北经济技术公司编制大店沟金矿的详查项目资料、长春黄金研究院为该矿所做的选矿试验报告以及该地区各种相关资料,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岩矿鉴定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等,总结出该地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指导该区找矿思路及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形成地质背景: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发生俯冲碰撞作用,形成大量的印支期酸性岩体。由于构造极其发育,使得金元素发生迁移与富集,最终在该地区形成多个金矿床。(2)大店沟金矿的赋矿地层为震旦 奥陶系丹凤群,矿床分布主要受构造(断裂)的控制。元家坪—小寺沟韧性剪切带为导矿构造,其旁边形成的多条次级的小型韧(脆)性剪切带为容矿构造,它们共同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形态及规模等。(3)大店沟金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沿走向与倾斜方向仍存在一定的延长与延深,这表明仍有一定的深部找矿潜力。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蚀变岩和石英脉中是否有金矿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有黄铁矿的分布。(4)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三种蚀变是大店沟金矿的最直接找矿标志。硅化最为普遍发育,黄铁矿作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常以团块状、细粒状、或是细脉状和浸染状充填在石英脉与蚀变岩的裂隙之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绢云母化(退色蚀变)与金矿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金的矿化几乎全部发生在退色蚀变带间。(5)根据成矿机制、蚀变特征、矿体特征等可以建立大店沟金矿的成矿模式,总结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成矿机制 陇南大店沟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9
  • 1.2 西秦岭地区金矿区研究现状9-10
  • 1.3 陇南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10-12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3
  • 1.4.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12
  • 1.4.2 大店沟金矿成矿区带控矿系统研究12
  • 1.4.3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模式研究12-13
  • 1.4.4 矿山地质综合研究13
  •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13-14
  • 第二章 区域地质14-23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地质背景14
  • 2.2 区域地层概况14-17
  • 2.3 区域构造特征17-19
  • 2.4 岩浆岩19-21
  • 2.5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21-22
  • 2.6 区域金矿化特征22-23
  • 第三章 矿床地质23-29
  • 3.1 地层23
  • 3.2 构造23-25
  • 3.3 岩浆岩25-26
  • 3.4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26
  • 3.5 蚀变26-29
  • 第四章 矿体地质29-48
  • 4.1 矿体特征29-33
  • 4.2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33-36
  • 4.2.1 原矿光谱分析33
  • 4.2.2 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33-34
  • 4.2.3 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粒度34-35
  • 4.2.4 主要矿物嵌布特征35-36
  • 4.3 矿石结构构造36-37
  • 4.3.1 矿石结构36
  • 4.3.2 矿石构造36
  • 4.3.3 矿石类型36-37
  • 4.4 金矿物工艺特征37-40
  • 4.4.1 金的矿物种类及成色分析37
  • 4.4.2 金矿物嵌布粒度特征37
  • 4.4.3 金矿物外型形态特征37-38
  • 4.4.4 金矿物赋存状态38-40
  • 4.5 岩矿鉴定分析40-43
  • 4.6 矿石岩石化学成分特征43-45
  • 4.7 微量元素特征45-48
  • 第五章 金矿化成因及找矿标志48-55
  • 5.1 成因分析48-53
  • 5.2 找矿标志53-55
  • 5.2.1 地层标志53
  • 5.2.2 构造标志53
  • 5.2.3 岩体(岩脉)标志53-54
  • 5.2.4 围岩蚀变标志54-55
  • 结论和建议55-57
  • 1 结论55
  • 2 不足之处及建议55-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刚;张圆;杨绍虎;;甘肃两当县大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2015年02期

2 李保平;包小强;;甘肃省两当县雷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甘肃地质;2014年02期

3 张景平;胡希有;;大店沟金矿矿床特征与成因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4 杨合群;赵国斌;谭文娟;姜寒冰;李文渊;王永和;董福辰;任华宁;李宗会;高永宝;肖朝阳;;论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2012年06期

5 刘勇;刘云华;董福辰;李中会;于建坤;马晓平;;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J];黄金;2012年11期

6 刘云华;刘怀礼;黄绍峰;高洪兴;张永强;李志国;郑绪忠;;西秦岭李子园碎石子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J];黄金;2011年07期

7 王海岗;胡希有;宁站亮;;甘肃省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大店沟金矿矿石特征及金成矿阶段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8 辛存林;孟健;康鸿杰;;甘肃两当杨家坪地区土壤金异常晕与金矿化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周会武;;高桥—太阳一带断裂构造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及找矿方向[J];金属矿山;2010年01期

10 郭晓辉;余超;付东林;;甘肃省两当县青咀子金矿成因分析[J];甘肃科技;2008年20期



本文编号:827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27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