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大兴安岭南段红岭铅锌矿床岩浆演化序列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12 01:13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红岭铅锌矿床岩浆演化序列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红岭铅锌矿床 岩浆岩序列 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南段


【摘要】:红岭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与二叠系大石寨组的外接触带上,受NE向断裂控制。本文对红岭矿区及其外围主要岩浆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系统的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红岭矿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乌兰坝岩体中浅褐黄色花岗斑岩、中粗粒花岗岩、灰褐色斑状花岗岩及深部钻孔揭露的细粒花岗岩测试结果分别为136.70±0.85Ma、144.1±1.5Ma、139.7±1.1Ma和144.82±0.81Ma,显示出由多阶段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的特征;乌兰楚鲁特岩体中浅褐灰色斑状花岗岩、含斑细粒花岗岩测年结果为141.9±1.2Ma、139.83±0.82Ma。根据锆石UPb测年的结果,得出两个岩体为同一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的结论。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区内花岗岩类富SiO_2(75.50%~76.14%)、K_2O(4.38%~5.19%),贫Al_2O_3(12.25%~13.08%)、Ba(26.6×10~(-6)~164×10~(-6))、Sr(4.74×10~(-6)~46.0×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具明显铕负异常,δEu值为0.44~0.80,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显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表明其形成于伸展构造体系的造山后环境。本文根据对矿区及外围侵入岩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将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构造演化史概括为:古亚洲洋双向俯冲可能延续到晚石炭世;约从二叠纪开始,该区进入了碰撞造山阶段;中三叠世-二叠纪的构造岩浆事件与碰撞造山后陆壳加厚和拆沉作用有关,同时标志着中亚造山带演化的终止;170~230Ma为该区构造活动的平静期;进入侏罗纪-早白垩世(120~170Ma),该区受到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活动的远程影响;120Ma~今,鲜有关于岩体年龄的报道,据此我们认为该区域并未受到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强烈影响;并得出红岭铅锌矿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碰撞造山后陆壳伸展环境的认识。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红岭铅锌矿床 岩浆岩序列 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南段
【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GPMR201307) 辽宁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LS2015L016)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4
【正文快照】: 李剑锋1,2王可勇2,3**权鸿雁2孙丰月2赵来时3张雪冰2LI Jian Feng1,2,WANG Ke Yong2,3**,QUAN Hong Yan2,SUN Feng Yue2,ZHAO Lai Shi3and ZHANG Xue Bing2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家喜;黄智龙;李晓彪;周国富;刘世荣;付绍洪;郑文勤;;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J];矿物学报;2008年04期

2 郭洪中;铅锌矿床的类型划分及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6期

3 蔡宏渊,邓贵安,郑跃鹏;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4 陈喜峰;彭润民;;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评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7年04期

5 吴中强;;浅谈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2期

6 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陈毓川;李立兴;;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矿床地质;2009年04期

7 袁加文;;西藏阿里空卡铅锌矿床特征及找矿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3期

8 陈国勇;王砚耕;邹建波;范玉梅;;论贵州省铅锌矿床的分类[J];贵州地质;2011年02期

9 张红军;吴昊;赵海玲;;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与朝鲜检德铅锌矿床对比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1期

10 欧正;韦重韬;莫绍文;高贺凤;Santigie Kekuda Sesay;邹明俊;;广西下巴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现代地质;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吕风翔;;我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时、空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2 张正伟;张中山;;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床学术讨论会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3年

4 黄方方;张成江;宋世伟;;四川巴塘砂西银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叶庆桐;;几个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6 刘梦庚;;华南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7 陈沐龙;陈颖民;周迎春;周慧文;杨昌松;唐光满;张志伟;符策锐;;后万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周边地区找矿方向分析[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彦明;王魁元;曹秀兰;;华北陆台北缘元古宙层控型铅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9 郑知一;季绍新;傅德鑫;;试论中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10 杨向荣;彭建堂;郑文勤;刘世荣;周国富;戚华文;刘q,

本文编号:834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34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