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对比研究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对比研究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铀源
【摘要】:盆地沉积地层的物质来源及沉积特征研究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能源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和必要前提。本论文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作为研究区,以研究程度较为薄弱的铀矿主赋矿层位中侏罗统直罗组为目的层段,以大量野外典型露头剖面的考察及钻井岩芯的编录及相关分析测试为基础,通过沉积学、地球化学、盆地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地层沉积构造、沉积环境、沉积体系、物质来源及成矿铀源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对比,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及认识:(1)将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特征作为整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北部直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直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浅湖沉积体系,与此同时,盆地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不发育。(2)对直罗组沉积期的整个古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恢复,结果表明:直罗组沉积时期总体经历了古气候由温湿气候逐渐变得越来越干旱、相应的水体古盐度逐渐增大、古氧化还原环境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3)多方法的物源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阴山地块、大青山—乌拉山的片麻岩、麻粒岩、孔兹岩以及形成于海西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同时也有狼山地区岩体、集宁地区孔兹岩的一部分贡献,源区构造背景主要是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盆地东南部的黄陵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北部阿拉善地块的中酸性侵入岩及变质岩;盆地正南部的彬县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部的北—中祁连造山带和南部的北秦岭造山带,源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及变质岩,同时存在火山岩、碎屑岩及变质碎屑岩的部分贡献。(4)盆地北部蚀源区各时期侵入岩和古老基底变质岩既为研究区提供沉积物源,同时也是重要的铀源岩石。北部蚀源区中生代以来强烈的板内造山及逆冲推覆作用使得直罗组地层沉积期具有比其下伏各时代地层沉积期均极为有利的铀源供给条件。(5)阿拉善地块、北—中祁连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广泛出露中酸性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富铀岩体,分别为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和彬县地区直罗组的物源及铀源供应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铀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9.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章 绪论9-14
- 1.1 选题来源、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9-11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11-12
- 1.3 完成的工作量12-14
- 1.3.1 文献资料收集与调研12-13
- 1.3.2 野外考察与采样13
- 1.3.3 样品测试分析13-14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7
- 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5-16
- 2.2 盆地周邻大地构造背景16-18
- 2.3 盆地研究区地层及周邻岩体分布特征18-27
- 2.3.1 盆地北部及南部研究区地层分布特征18-22
- 2.3.2 盆地周邻(潜在蚀源区)各时代岩体分布特征22-27
-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地层沉积特征27-55
- 3.1 盆地北部直罗组地层沉积特征27-48
- 3.1.1 盆地北部直罗组典型露头剖面27-31
- 3.1.2 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构造特征31-35
- 3.1.3 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沉积环境恢复35-41
- 3.1.4 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体系类型41-48
- 3.2 盆地南部直罗组地层沉积特征48-55
- 3.2.1 盆地南部直罗组沉积构造特征48-51
- 3.2.2 盆地南部直罗组沉积体系类型51-55
- 第四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物源综合分析55-90
- 4.1 古流向物源分析55-58
- 4.1.1 直罗组古流向及物源意义55-57
- 4.1.2 直罗组下伏地层古流向及物源意义57-58
- 4.1.3 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流向演化特征58
- 4.2 重矿物物源分析58-61
- 4.2.1 直罗组下伏地层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意义59-60
- 4.2.2 直罗组地层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意义60-61
- 4.3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物源示踪61-83
- 4.3.1 盆地北部直罗组碎屑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61-70
- 4.3.2 盆地南部直罗组碎屑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70-83
- 4.4 主微量、稀土元素物源分析83-90
- 4.4.1 泥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构造背景83-84
- 4.4.2 泥岩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构造背景84-86
- 4.4.3 泥岩稀土元素特征与源岩属性86-90
- 第五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对比及铀源探讨90-102
- 5.1 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特征对比90-92
- 5.1.1 盆地北部和南部沉积构造对比90-91
- 5.1.2 盆地北部和南部沉积体系对比91-92
- 5.2 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物源对比92-94
- 5.3 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铀源探讨94-102
- 5.3.1 盆地北部直罗组铀源94-100
- 5.3.2 盆地南部直罗组铀源100-102
- 主要认识与结论102-104
- 参考文献104-11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17-118
- 致谢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立城;张子敏;肖新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组砂岩的孔渗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9年03期
2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黄雷;刘永涛;高飞;;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4期
3 张建国;简绍广;;内蒙古贺兰山煤田二道岭矿区直罗组成煤环境分析[J];西北地质;2007年01期
4 夏毓亮;刘汉彬;;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铀的预富集与铀成矿[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4期
5 张字龙;韩效忠;李胜祥;姚春玲;赵永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J];古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6 易超;韩效忠;李西得;张康;陈心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铀矿化关系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02期
7 贾立城;刘武生;;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活动特征与铀成矿作用初探[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2年02期
8 樊爱萍;柳益群;杨仁超;张复新;;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J];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9 焦养泉,陈安平,王敏芳,吴立群,原海涛,杨琴,张承泽,徐志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10 易超;郑云龙;王明太;;东胜地区直罗组铀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J];铀矿地质;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龙;;鄂尔多斯盆地呼斯梁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分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孙超;;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唐公梁-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沉积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分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樊爱萍;柳益群;杨仁超;;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周博文;;浅谈呼斯梁地区柴登壕地段含矿含水层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周博文;;浅谈呼斯梁地区柴登壕地段含矿含水层特征[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小龙;陕西省富县直罗组沉积环境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周英;柠条塔井田直罗组沉积相与富水性关系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雷开宇;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对比研究及其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4 赵蕾;宁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卫军;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吴兆剑;鄂尔多斯盆地杭东地区直罗组砂岩物源分析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水化学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861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6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