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石煤脱碳样浸出过程离子行为及体系热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6 10:41

  本文关键词:石煤脱碳样浸出过程离子行为及体系热力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石煤脱碳样 浸出 离子行为 热力学分析 酸浸液体系


【摘要】:浸出过程是石煤提钒的关键环节,但钒被浸出的同时,铁、铝等杂质元素也会大量进入浸出液中,从而影响后续净化富集和沉钒工序的正常进行。查明钒、铁、铝等在石煤提钒浸出过程中的离子行为,以及浸出液中主要离子的存在形式,对于优化浸出液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北某石煤脱碳样为研究对象,在确定适宜浸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热力学方法研究了酸浸提钒过程中V、Fe、Al的浸出行为,并计算分析了浸出液中V、Fe、Al离子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酸浸过程中石煤脱碳样的钒浸出率达到81.05%,但同时铁、铝浸出率分别为42.74%和85.44%。热力学分析发现,在氟化钙-硫酸浸出体系中,白云母(主要的含钒矿物)溶解的同时,赤铁矿和钾长石等亦会发生溶解反应。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参数对V、Fe、Al的浸出率影响有相同趋势,Al浸出率高于V和Fe;酸浸过程中主要矿物溶解的难易顺序为:赤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且赤铁矿达到溶解平衡所需时间较长;要减少酸浸提钒过程中Fe的溶出,可在保证钒浸出率的前提下适当缩短浸出时间。以最佳试验条件下获得的酸浸液中各离子浓度为基准,计算分析了硫酸溶液体系、含氟离子的硫酸溶液体系以及实际酸浸液体系中V、Fe、Al的存在形式随pH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分布,发现体系中氟离子、硫酸根离子对V、Fe、Al的存在形式有较大影响。在酸浸液体系下,钒主要以VO~(2+)和VOSO_4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主要以Fe~(2+)和FeSO_4形式存在,铁离子主要以FeSO_4~+和Fe(SO_4)_2~-的形式存在,铝离子主要以AlF~(2+)、AlF_2~+、AlSO_4~+和Al(SO_4)_2~-的形式存在。由于氟离子会优先与铁铝离子络合,其引入不会导致浸出液中钒的存在形态复杂而影响后续萃取过程。研究确定的酸浸液中不同离子组分及其存在形式,对优化后续净化富集和沉钒工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石煤脱碳样 浸出 离子行为 热力学分析 酸浸液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0
  • 1.1 石煤资源概况10-12
  • 1.1.1 含钒石煤组成10
  • 1.1.2 含钒石煤资源储量10-11
  • 1.1.3 含钒石煤中钒的存在形式11-12
  • 1.2 石煤提钒工艺研究现状12-16
  • 1.3 浸出过程中杂质离子的研究现状16-18
  • 1.3.1 浸出过程中杂质离子的浸出行为研究16-17
  • 1.3.2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中杂质离子研究现状17-18
  • 1.4 溶液中离子形态计算分析18-19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19-20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19
  • 1.5.2 研究内容19-20
  • 第2章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20-26
  • 2.1 试验原料20-22
  • 2.1.1 石煤脱碳样20
  • 2.1.2 石煤脱碳样钒的价态分析20
  • 2.1.3 石煤脱碳样矿物组成分析20-22
  • 2.2 试验试剂、仪器及设备22-24
  • 2.2.1 试验试剂22-23
  • 2.2.2 试验仪器及设备23-24
  • 2.3 试验方案及分析检测24-26
  • 2.3.1 试验方案24-25
  • 2.3.2 分析及检测方法25
  • 2.3.3 试验指标及计算方法25-26
  • 第3章 石煤脱碳样浸出过程中V、Fe、Al的浸出热力学及机理研究26-40
  • 3.1 浸出体系的确定26-29
  • 3.1.1 不同酸浸条件对钒浸出的影响26-27
  • 3.1.2 不同水浸条件对钒浸出的影响27-28
  • 3.1.3 不同碱浸条件对钒浸出的影响28-29
  • 3.2 V、Fe、Al的浸出行为研究29-33
  • 3.2.1 酸浓度对钒铁铝浸出率的影响29-30
  • 3.2.2 酸浸温度对钒铁铝浸出率的影响30-31
  • 3.2.3 酸浸时间对钒铁铝浸出率的影响31-32
  • 3.2.4 酸浸液固比对钒铁铝浸出率的影响32-33
  • 3.3 酸浸提钒过程中V、Fe、Al浸出的热力学分析33-35
  • 3.3.1 热力学基本原理33
  • 3.3.2 含钒铁铝矿物溶解反应33-35
  • 3.4 浸出渣分析35-38
  • 3.4.1 浸出渣SEM分析35-36
  • 3.4.2 浸出渣的显微镜下分析36-37
  • 3.4.3 浸出渣XRD分析37-38
  • 3.5 浸出液分析38
  • 3.6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石煤提钒酸浸液体系离子行为研究40-52
  • 4.1 浸出液体系40
  • 4.2 离子在溶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分析40-51
  • 4.2.1 钒在溶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分析40-43
  • 4.2.2 亚铁离子在溶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分析43-45
  • 4.2.3 铁离子在溶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分析45-48
  • 4.2.4 铝离子在溶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分析48-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52-54
  • 5.1 结论52
  • 5.2 创新点52-53
  • 5.3 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0-61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第二讲 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2年01期

2 李俊;超声波对浸出过程的影响[J];云南冶金;2001年02期

3 胡广浩;毛志忠;何大阔;;基于矢量基学习的浸出过程在线建模[J];控制与决策;2011年04期

4 江开忠;;金矿的吸离浸出[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65年05期

5 З.САЛИМОВ,张惠康;在HД-1250型螺旋浸出器中加强油的浸出过程[J];油脂工业;1977年04期

6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1年03期

7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第二讲 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2年02期

8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01期

9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02期

10 李洪桂;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冉俊;;粒度对含钒熟料浸出过程影响研究[A];第二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玺;陈启元;胡慧萍;尹周澜;刘葵;;孔雀石在NH_4Cl-NH_3-H_2O体系浸出过程组元行为的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3 邓燕妮;桂卫华;胡荣强;;锌湿法冶炼浸出过程H_∞优化控制研究与设计[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闫丽;薛济来;朱骏;达睿;;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氧化硅工艺中浸出过程的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牟望重;张廷安;古岩;吕国志;刘燕;;铅锌硫化矿富氧浸出过程的PbS-ZnS-H_2O系电位-pH图[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正华;;铜烟灰回收铟工艺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晓;浸出过程浸出率建模与校正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朱天沆;湿法冶金浸出过程系统综合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许恒源;基于SysCAD浸出过程建模与优化[D];东北大学;2013年

4 李道;石煤脱碳样浸出过程离子行为及体系热力学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5 句秋月;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浸出过程混合建模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王若飞;湿法冶金浸出过程监测与故障追溯[D];东北大学;2012年

7 汪庆森;模型移植及其在浸出过程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黄瑛;湿法冶金浸出过程建模与优化[D];东北大学;2009年

9 郑炜炼;矿物浸出过程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范川林;低硫高冰镍常压选择性浸出的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本文编号:862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62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