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采集 Δ-Σ 模数转换 TMS320F2812 Visual C++
【摘要】:在煤炭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采集系统是用于接收地震信息的首要环节,在地震勘探采集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能源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低噪声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进行研究,采用Δ-Σ(Delta—Sigma)模数转换技术以及多级级联式信号调理放大电路,有望使采集信号的精度得到提高,噪声得到有效的抑制。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第一,对数据采集的原理及单点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进行了理论论述,分析了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对系统的主要器件,包括A/D转换器、微处理器和串行接口芯片进行了合理的选型,并对选型芯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对地震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主控电路及外围电路模块及串口通信电路等。本采集系统的前置放大电路采用仪表放大、滤波放大和隔离放大三级放大电路进行级联的方式,信号采集部分采用TI公司推荐的用于地震勘探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55,它是24位Δ-Σ型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主控芯片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串口通信采用南京沁恒有限公司生产的USB接口芯片CH375。第三,根据地震波采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上位机采用Visual C++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编程,设计了友好易操作的界面;下位机采用TI公司的DSP开发环境CCS进行编程,程序设计主要使用C语言。本论文完成了系统初始化程序、模数采集程序及控制程序的设计,实现了对采集信号的采集控制。所有的程序都进行了调试以及运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四,对搭建的地震勘探采集系统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经过模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集到的信号效果良好,数据采集与传输正确。
【关键词】:地震采集 Δ-Σ 模数转换 TMS320F2812 Visual C++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TP2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12
- 1.2.1 国外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10
- 1.2.2 国内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0-12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2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的理论研究13-24
- 2.1 数据采集的原理13-17
- 2.2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原理17-19
- 2.3 地震勘探模数转换器19-23
- 2.3.1 Δ-Σ(Delta-Sigma)模数转换技术20-22
- 2.3.2 高精度、低功耗模数转换器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24-49
- 3.1 硬件电路的整体结构24
- 3.2 地震采集系统的多级级联式前置放大电路24-29
- 3.2.1 前置放大电路特点25-26
- 3.2.2 仪表放大电路26-27
- 3.2.3 信号调理放大电路27-28
- 3.2.4 隔离放大电路28-29
- 3.3 精密电压基准电路29-30
- 3.4 模数转换电路30-35
- 3.4.1 ADS1255介绍30-33
- 3.4.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33-35
- 3.5 微控制器及外围电路的设计35-45
- 3.5.1 微处理器的分析与选型35-36
- 3.5.2 TMS320F2812的简介36-40
- 3.5.3 电源电路40-41
- 3.5.4 时钟电路41-43
- 3.5.5 复位电路43
- 3.5.6 仿真接口电路43-44
- 3.5.7 ADS1255和TMS320F2812接口电路44-45
- 3.6 串行通信45-48
- 3.6.1 串行接口的分析与选型45-46
- 3.6.2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46-48
- 3.7 硬件抗干扰设计48
- 3.8 本章小结48-49
- 4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软件的设计49-56
- 4.1 软件开发平台49-50
- 4.1.1 Visual C++ 6.0软件开发平台49
- 4.1.2 CCS软件开发平台49-50
- 4.2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上位机的软件设计50-52
- 4.3 单点陆用地震勘探采集系统下位机的软件设计52-55
- 4.3.1 系统主程序52
- 4.3.2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52-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5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56-61
- 6 总结与展望61-63
- 7 参考文献63-69
- 8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军;胡建华;庞超烈;毛卫平;段海斌;陈漫;;在地震勘探作业中实施“绿色勘探”[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年03期
2 ;地震勘探[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3 张绍红;李擘;;关于优化提高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4 ;利用地面地震勘探下部水平反射的浪波[J];煤矿安全;2008年06期
5 柳旭茏;;强化标准化 实现地震勘探新跨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年07期
6 姜元刚;杨文华;;地震勘探物理点(桩)号标记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年04期
7 梁强;;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8 段宏群;程增庆;高国军;梁树明;;煤炭山地地震勘探成本控制对策与实例[J];科技资讯;2012年05期
9 陈玉萍;;简述地震勘探的实用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年13期
10 谢文伟;宋琳;;机械夯钻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坚伟;;稀疏促进地震勘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智峰;;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压缩的分形技术[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季钟霖;陈守庄;;复杂地形地区陡倾斜界面地震勘探新技术[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庄锡进;;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新疆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妙月;;我国地震勘探研究进展[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6 凌云;高军;张汝杰;张国珍;王丹;;随时间推移地震勘探处理方法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丹;;陆上水域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晁如佑;杨雁清;;复杂水网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培茂;刘财;;地震勘探中联合数据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改善;李剑峰;王于静;;地震勘探将迎来网格计算时代[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英 通讯员 莫建兴;华东六物中标厄瓜多尔地震勘探项目[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甘露 王海瑞 王志强 卢熠;西北油田启动今年地震勘探项目[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程然 王志玲;安徽局物测队再添地震勘探新仪器[N];中煤地质报;2010年
4 张长杰;勇攀新高峰[N];中煤地质报;2011年
5 李树东 张长杰;7月份连续中标4个地震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05年
6 张长杰;党员面前无难事[N];中煤地质报;2011年
7 王跃 薛诗桂;光纤传感技术向地震勘探领域渗透[N];中国石化报;2014年
8 通讯员 孙红燕;华北经理部承揽内蒙古地震勘探任务[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刘军;辽河外围地震勘探炮声隆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李静 李维然;提高地震勘探资料质量[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铁;基于现代统计理论的陆地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张正峰;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地震勘探采集处理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陈金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传输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聂鹏飞;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林飞;随钻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王典;地震勘探几种数字新技术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7 林红波;时频峰值滤波随机噪声消减技术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8 苟量;中国西部复杂山地山前带地震勘探应用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权海;子空间分析方法在地震勘探等信号处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赵雪平;地震波传播性质及地震勘探弱信号的混沌振子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连河;陆用大型拖曳式地震勘探系统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翟金海;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及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慧;地震勘探采集控制软件研制及废道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姜成玉;基于相关积分的径向时频峰值滤波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D];吉林大学;2015年
5 朱琪;准噶尔沙漠区中部2区块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原健龙;拉拉铜矿隐伏含矿构造地震成像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博雅;漠河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邓心欢;自适应时频峰值滤波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D];吉林大学;2016年
9 韩雪;自适应裂变粒子滤波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赵娴;基于Contourlet变换二维TFPF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6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6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