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田火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7:37

  本文关键词:煤田火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田火区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影响因素


【摘要】:煤田火区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由于影响因素而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对目前气体排放通量研究基础上,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对神府矿区活鸡兔火区排放CO_2、CH_4气体和风速、温度以及气压等环境参数进行原位监测,测试结果表明,CO_2和CH_4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火区内CO_2、CH_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3.88~30.46 mg/(m~2·s)和0.12~1.36 mg/(m~2·s);通过相关性分析,环境因素对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很大,火区CO_2、CH_4的排放与风速、温度以及气压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依次为风速温度气压,论证了所建的浓度梯度模型对煤田火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适用性,进而为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污染治理提供了思路。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煤田火区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4019)
【分类号】:X752
【正文快照】: 数字出版日期:2016-03-300引言煤田火灾现已成为全球持续的五大生态灾难之一,在世界上进行原煤开采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美元。煤田火灾形成的煤田火区时刻向大气排放大量的COx、CH4、SOx和NOx等有害气体。这些生成物初期对火灾局部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建辉;;多云天气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计算[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德宣;;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研究[J];湿地科学;2010年03期

3 吴丰成;谢品华;李昂;司福祺;窦科;刘宇;徐晋;王界;;基于车载被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的甲醛排放通量遥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11期

4 白建辉;林凤友;万晓伟;Guenther Alex;Turnipseed Andrew;Duhl Tiffany;;长白山温带森林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5 白建辉,Bradly Baker;热带人工橡胶林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杨萌;李红丽;雷霆;周延;吕Pr;李丽;雷光春;王景仕;卢小刚;;北京密云水库甲烷排放通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湿地科学;2011年02期

7 胡蓓蓓;谭永洁;王东启;邓焕广;李扬杰;虞中杰;陈振楼;;冬季平原河网水体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特征及排放通量[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07期

8 李玉娥,林而达,谢军飞,杨志伟;我国东部样带土地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9 万晓红;周怀东;王雨春;刘玲花;陆瑾;;白洋淀湖泊湿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初探[J];生态环境;2008年05期

10 白红英,韩建刚,张一平;覆盖种植措施对农田土壤中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丰成;谢品华;李昂;司福祺;窦科;刘宇;徐晋;王界;;基于车载被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的甲醛排放通量遥测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白建辉;王庚辰;Brad Baker;Patrick Zimmerman;梁宝生;;内蒙古草原异成二烯排放通量的测量[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茂亮;郭正府;成智慧;张丽红;郭文峰;杨灿尧;付庆州;温心怡;;长白山火山区温泉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文昌;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徐坤;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地土壤碳氮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3 李德军;珠江三角洲森林和蔬菜地土壤一氧化氮排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郭李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5 王薇;温室气体及其稳定同位素排放通量测量技术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李杨杰;植被在长江口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8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68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