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孤岛工作面 数值模拟 围岩应力 煤柱 超前支承压力
【摘要】:我国大型煤炭生产矿区采用正规开采布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了保证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替,避免连续采煤工作面之间的相互干扰,采区内工作面之间有时采用跳采接续方式,因此留下了各种残留煤段及孤岛工作面。这些孤岛工作面的回采,对于提高煤炭采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延长矿井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由于孤岛工作面两侧均已采空,因此其在回采时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大,围岩破坏严重,对工作面安全开采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伯方矿3205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孤岛工作面的围岩结构特征、围岩应力变化及覆岩运动规律、窄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合理性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3205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具有短臂对称“T”型结构,受两侧采空区影响,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侧向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均比正常工作面高,受采动影响程度较大;(2)数值模拟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变化、覆岩破坏规律及不同宽度煤柱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孤岛工作面初采时,老顶在端头两侧先发生破坏,然后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O-X型破断。当煤柱宽度一定时,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支承压力先不断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呈稳定趋势;当煤柱宽度分别为6m、8m、10m、15m、20m、25m时,工作面推进相同距离,煤柱宽度为8m时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及巷道变形量最大;煤柱宽度为6m时,煤柱内应力集中程度最小;当煤柱宽度为15m时,煤柱内应力集中程度最大;当煤柱宽度为20m和25m时,煤柱内应力呈马鞍形分布,端头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幅下降。(3)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比中部来压强烈,来压步距短;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40m左右,回采巷道主要以两帮变形为主,在锚杆支护作用下,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 数值模拟 围岩应力 煤柱 超前支承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2.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变量注释表16-17
- 1 绪论17-27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5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25-27
- 2 孤岛工作面围岩结构特征27-35
- 2.1 矿井概况27-30
- 2.2 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分析30-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3 两面采空孤岛工作面围岩应力与覆岩运动的数值模拟35-47
- 3.1 模型建立35-37
- 3.2 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37-41
- 3.3 孤岛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41-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孤岛工作面合理煤柱宽度的设计47-59
- 4.1 区段煤柱受力分析47-50
- 4.2 不同煤柱宽度时围岩受力数值模拟分析50-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5 3205孤岛工作面矿压实测及巷道支护分析59-75
- 5.1 3205孤岛工作面矿压实测及分析59-66
- 5.2 3205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合理性分析66-74
- 5.3 本章小结74-75
- 6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2
- 作者简历82-84
- 学位论文数据集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芳;;东庞矿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 黄海生;;孤岛工作面回采技术及管理经验[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年04期
3 石教武;孙永田;周永超;王华伟;李保平;;26081孤岛工作面上、下巷维护实践[J];煤;2010年07期
4 吴松;;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J];现代矿业;2012年02期
5 宋艳芳;唐治;潘一山;李晓燕;罗浩;;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4期
6 常开志;;复杂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4期
7 海林鹏;;孤岛工作面上行开采安全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8期
8 朱忠彬;;孤岛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9 曹安业;窦林名;张小涛;张军;王玉刚;巩思园;;某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及其监测[J];煤炭工程;2007年02期
10 赵建敏;;综放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实践[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平;;孤岛工作面应力变化数值模拟分析[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2 王少华;;孤岛工作面两巷的综合治理[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宏伟;姜耀东;高仁杰;刘帅;;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失稳能量场演化规律[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黄建华;;孤岛工作面下分层顶板灾害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超;李伟民;付英涛;;深部非对称孤岛工作面沿空送巷支护技术[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施现院;;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徐俊峰;;煤矿孤岛工作面顺槽掘进窄煤柱支护技术[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刘涛;闫显运;韩跃勇;;半孤岛工作面掘进期的冲击地压危险监测[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尹东光;范东强;李庆华;张震波;;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测量技术[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国平;郑武;谷海静;;高预应力支护技术在泾河下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朱兴忠 商於任 王海涛;许厂煤矿4303孤岛工作面安全产煤近190万吨[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佃平;煤矿边角孤岛工作面诱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志文;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朱兵兵;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超前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超;孤岛工作面采场结构特征及其对巷道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淑;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红;孤岛工作面内错尾巷加强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同锁;近距离煤层群小煤柱孤岛综采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8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