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驾岭矿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云驾岭矿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沿空留巷 矿压显现规律 围岩稳定性 巷旁充填体
【摘要】:随着煤炭资源深部开采及科技进步,沿空留巷巷旁高水充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煤柱护巷技术正逐渐被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煤炭采出率,而且能够改善采场工作环境,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但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沿空留巷巷道需要经历两次采动及留巷期间顶板回转下沉影响,致使巷道维护较为困难,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矿井,需要结合矿井地质及生产条件作出不同的留巷方案。本论文主要以云驾岭矿12305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演化规律研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手段在对沿空留巷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云驾岭矿12305运巷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对留巷前后巷道矿压显现进行对比分析;对留巷前后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及完整性进行观测分析,对在留巷期间巷旁充填体不同切顶高度条件下充填体及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沿空留巷留巷期间沿巷旁充填体切顶高度的增加,巷道下帮侧向支撑压力峰值减小,并有部分峰值向远离巷道的煤帮顶板内转移,这有利于巷道维护及提高留巷成功率。(2)采用矿用钻孔成像装置观测并采集了留巷前后巷道顶板不同位置顶板岩层裂隙发育信息,并通过钻孔电视视频图像分析系统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一次采动、留巷期间上覆岩层运移及二次采动对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及完整性影响。(3)对云驾岭矿留巷前后巷道围岩矿山压力显现及留巷期间巷旁充填体受力进行系统观测,选取具有代表性测站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一次采动超前影响范围及留巷期间围岩变形规律并对留巷期间充填体支护阻力与顶板应力在充填体内传递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沿空留巷 矿压显现规律 围岩稳定性 巷旁充填体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11-15
- 1.2.1 留巷期间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11-12
- 1.2.2 沿空留巷巷内巷旁支护及围岩控制研究12-15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活动规律分析18-26
- 2.1 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的垮落形式18-19
- 2.2 沿空留巷顶板岩层运移规律19-21
- 2.3 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21-24
- 2.3.1 沿空留巷采动影响下超前支撑压力研究21-22
- 2.3.2 沿空留巷留巷后煤帮应力分布研究22-24
- 2.4 影响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切顶对留巷期间巷道围岩影响模拟研究26-36
- 3.1 云驾岭矿沿空留巷技术概述26-28
- 3.1.1 云驾岭矿12305工作面概况26
- 3.1.2 留巷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26-28
- 3.1.3 支护设计28
- 3.2 模型建立28-29
- 3.3 模拟结果分析29-34
- 3.3.1 切顶不同高度垂直应力云图对比分析29-31
- 3.3.2 切顶不同高度不同层位垂直应力对比分析31-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沿空留巷顶板岩层裂隙演化分析36-50
- 4.1 矿用钻孔窥视仪简介36-38
- 4.1.1 ZXZ20矿用钻孔成像装置简介36-37
- 4.1.2 钻孔电视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简介37-38
- 4.2 观测目的及测站布置38-39
- 4.3 观测结果分析39-48
- 4.3.1 1#钻孔窥视结果分析39-40
- 4.3.2 2#钻孔窥视结果分析40-42
- 4.3.3 3#钻孔窥视结果分析42-43
- 4.3.4 4#钻孔窥视结果分析43-44
- 4.3.5 5#钻孔窥视结果分析44-46
- 4.3.6 6#钻孔窥视结果分析46-47
- 4.3.7 4#钻孔与 6#钻孔钻孔窥视结果对比分析47-48
- 4.3.8 4#钻孔与 3#钻孔钻孔窥视结果对比分析48
- 4.3.9 1#钻孔与 3#钻孔钻孔窥视结果对比分析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第5章 云驾岭矿沿空留巷矿压实测分析50-62
- 5.1 测点布置50-53
- 5.2 观测结果分析53-60
- 5.2.1 巷道围岩矿压显现观测结果分析53-57
- 5.2.2 留巷期间充填体受力观测结果分析57-60
- 5.3 本章小结60-62
- 第6章 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作者简介68-6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真洪;王炎冰;;新型支护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7年08期
2 冯改果;秦文强;李志强;李昆;张宏军;;沿空留巷在裴沟14井的应用[J];煤;2011年02期
3 冯志祥;;对煤矿开采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4 周加启;华兴斌;刘光照;;综采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2期
5 刘海春;王羲;;宁煤集团某矿井下沿空留巷工程[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6 张贵山;;用小煤垛保护沿空留巷[J];煤炭科学技术;1990年10期
7 刘国辉;;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年03期
8 张俊云,柴敬;沿空留巷研究中若干问题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1期
9 勾攀峰;厚煤层底分层沿空留巷支架载荷的确定[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10 赵祉君,王茂军;应用穿峒法进行薄煤层沿空留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协兴;张东升;段庆芳;赵英利;;综放沿空留巷充填巷帮变形机理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富洋;;探讨解决沿空留巷注浆施工的几个突出问题[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3 武书泉;;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方案设计[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4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高明涛;;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学彬;曲广龙;黄万鹏;张国炎;陆侃;王军;;高支承压力区沿空留巷充填体强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8 李永浍;张鸿斌;李建卫;;凤凰山矿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无煤柱回采的试验[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9 李群;刘树宏;李辰龙;李欣;;困难条件下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Y形通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常素莉邋通讯员 薛喜忠 梁军;充填式沿空留巷新技术在陶一矿获成功[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沿空留巷创效近千万元[N];科技日报;2008年
3 张庆良 贾世方;沿空留巷减少煤柱损失[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李仁堂 通讯员孔繁锋 曹琰;沿空留巷“留”出效益 煤柱回收“榨”尽资源[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任润山 薛喜忠;给难题一个漂亮答案[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柳尧杰 通讯员 尹雪峰;鄂庄煤矿一项新技术创效千万元[N];莱芜日报;2009年
7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朱国平;巷旁充填沿空留巷Y型通风无煤柱开采技术在屯兰矿试验成功[N];山西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耿梦济 赵静;绿色输送助力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N];中国煤炭报;2013年
9 常培亮 孙达佳;金信粉煤灰厂两年“吃”掉电厂废渣10万立方米[N];太原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永跃 通讯员 彭忠 路凤国;一个工作面生出两个“胖娃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海;高瓦斯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与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自政;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稳定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李军文;五阳煤矿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杨红运;特定地质条件沿空留巷应用技术及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李迎富;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勇;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运动稳定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杨绿刚;深部大采高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及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卢小雨;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新亚;煤矿新型沿空留巷模板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10 阚甲广;典型顶板条件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小伟;赤峪矿高水材料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花锦波;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杨帆;海石湾煤矿6113工作面深部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李钢;沁新煤矿遗留煤柱内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进;钢排桩法控制沿空留巷底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冯平海;葛泉矿厚层直接顶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卢海超;三河尖矿千米深井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李建建;综放沿空留巷锚注支护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9 赵党伟;余吾煤业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林郁清;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8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