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浮选药剂是浮选过程中矿物分离的关键因素,其性能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选指标,从而影响资源综合利用率及企业经济效益。煤泥浮选药剂的发展应以提高精煤回收率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出发点,寻求一类性能优良、低毒环保的浮选药剂。研究选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药剂和水溶性聚氧乙烯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煤泥浮选起泡剂;油溶性聚氧乙烯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煤泥浮选促进剂,对变质程度不同的大远煤样和麻家梁煤样进行浮选试验,并辅以相关表征手段。初步探讨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分子量、表面活性、溶解性、亲疏水基团、亲水亲油平衡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试图找到适合于不同变质程度煤种的高效环保浮选药剂。聚乙二醇作为起泡剂的浮选效果与其起泡性能相对应。中间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如PEG600、PEG1000,体系粘度适中,发泡量稳定,综合起泡能力较好,对浮选过程的提升作用显著;过低或过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由于粘度、溶解度、起泡性能等问题,浮选效果较差。与工业常用起泡剂仲辛醇相比,聚乙二醇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循环利用性,优势更加明显。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3~14的水溶性聚氧乙烯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煤泥浮选起泡剂时,效果较好。油溶性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煤泥浮选提效显著,效果优于煤油单一用药。针对变质程度较高的大远煤样,油溶性的TX-4、MOA-3、O-3、LAE-4等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性较好,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类的选择性较好;针对变质程度较低的麻家梁煤样,油溶性的TX-4、MOA-3、O-3、O-5等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性较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的选择性较好。不同类型的聚氧乙烯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煤油复配后的接触角,表面张力与浮选精煤产率、精煤灰分和尾煤灰分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煤泥 浮选 聚乙二醇 起泡剂 复合药剂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9
- 1.2.1 聚乙二醇概述11-12
- 1.2.2 聚乙二醇的应用12-13
- 1.2.3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概述13-16
- 1.2.4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6-18
- 1.2.5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18-19
- 1.3 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19-20
-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19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9-20
- 第二章 试验煤样、药剂及研究方法20-28
- 2.1 样品选取与分析20-22
- 2.1.1 样品选取20
- 2.1.2 煤样工业和元素分析20-21
- 2.1.3 煤样粒度分析21-22
- 2.2 试验研究用药剂与设备22-24
- 2.2.1 试验研究用药剂22-23
- 2.2.2 试验研究用设备23-24
- 2.3 试验研究方法24-28
- 2.3.1 浮选试验研究方法及效果评价24-26
- 2.3.2 表面张力测试方法26
- 2.3.3 起泡性能测试方法26-28
- 第三章 聚乙二醇的性质及对煤泥浮选的影响28-42
- 3.1 聚乙二醇的基本性质28-31
- 3.1.1 表面张力28-29
- 3.1.2 起泡性能29-31
- 3.2 聚乙二醇作为煤泥浮选起泡剂单一用药试验31-36
- 3.2.1 煤泥浮选试验31-35
- 3.2.2 表面张力对浮选效果的影响35
- 3.2.3 起泡性能对浮选效果的影响35-36
- 3.3 聚乙二醇作为煤泥浮选起泡剂组合用药试验36-39
- 3.4 聚乙二醇循环利用性39
- 3.5 与工业常用起泡剂仲辛醇的对比试验39-40
- 3.6 小结40-42
- 第四章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对煤泥浮选的影响42-72
- 4.1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42-44
- 4.1.1 水溶性42
- 4.1.2 亲水亲油平衡值42-44
- 4.2 复配试验研究44-52
- 4.2.1 大远煤样浮选试验44-47
- 4.2.2 大远煤样浮选药剂效果对比47-48
- 4.2.3 麻家梁煤样浮选试验48-51
- 4.2.4 麻家梁煤样浮选药剂效果对比51-52
- 4.3 节油增效试验52-57
- 4.4 水溶性衍生物浮选试验研究57-61
- 4.5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煤样润湿性的影响61-65
- 4.6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65-68
- 4.7 表面活性剂浮选作用分析68-69
- 4.8 小结69-7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2-76
- 5.1 主要研究结论72-73
- 5.2 展望73-76
- 参考文献76-82
- 致谢82-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路迈西,王凡,刘文礼;表征煤泥浮选泡沫图象特征的最佳色彩方案[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付丽;;试析煤泥浮选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3 康文泽;丁淑芳;胡军;;超声波对煤泥浮选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宋万利;;超声波技术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浅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5期
5 孙刚;王凤其;刘焕胜;;不同粒径煤泥浮选的动力学模拟[J];矿山机械;2012年09期
6 武文哲;;国内外煤泥浮选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0期
7 贾照丽;杨洁明;王蕊;;煤泥浮选泡沫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J];矿山机械;2013年03期
8 ;气煤煤泥浮选的生产实践[J];选煤技术;1975年06期
9 韩德友;煤泥浮选流程的设计及优化[J];煤炭科学技术;1989年07期
10 韩德友;;煤泥浮选流程的设计和优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民强;;煤泥浮选回收过程中药剂一体化解决方案初探[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方义恩;侯玉茂;杨文娣;;煤泥浮选工艺在上海庙矿区的应用[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夏灵勇;佟顺增;桂夏辉;;高灰细泥对煤泥浮选的影响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越景林;;姚桥煤矿选煤厂煤泥浮选可行性探讨[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佟顺增;;高灰细泥对煤泥浮选的影响试验研究[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田小鹏;樊民强;;聚丙烯酰胺对细粒煤泥浮选和过滤的影响[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厚军;路迈西;周莉;陆芳琴;王加强;吴存利;;改善孙村煤泥浮选效果的研究[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杜高仕;刘文礼;孙健;;煤泥浮选泡沫图像识别的研究现状[A];2006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6年
9 符东旭;朱书全;贺兰鸿;郭美玲;;ZFC乳化油对东庞煤泥浮选效果的应用研究[A];2010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段建中;魏昌杰;;低阶动力煤浮选技术在燕家河煤矿选煤厂的应用[A];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通讯员 高娃;60万吨/年煤泥浮选项目开工建设[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2 通讯员 任润山 薛喜忠 记者 常素莉;邯矿集团 “泥水里”淘得“金豆子”[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任润山 薛喜忠 记者 许卫兵;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一项技术创新年可增效4000万元[N];河北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梁震英 通讯员 李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洗煤产能达1610万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5 冀能;建设绿色能源基地[N];邯郸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光辉;煤泥浮选过程模型仿真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平;刘家口选煤厂煤泥浮选提质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雪伟;极硬水对煤泥浮选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郭智平;煤泥浮选加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郭坤;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文婷;阻垢型水处理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智超;高细泥含量难浮煤泥浮选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贾照丽;煤泥浮选泡沫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荀海鑫;超声强化稀缺难浮煤泥浮选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09年
9 张宁;高泥化低选择性煤泥浮选调整剂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嘉;煤泥浮选装置加药专家系统及浮选参数测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2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8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