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回沟井田煤层对比中标志层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回沟井田煤层对比中标志层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对比 岩性标志层 物性特征 煤层间距 煤层结构
【摘要】:为研究山西小回沟井田内6层可采煤层的层号以及层位空间分布赋存规律,从岩性标志层、测井曲线特征、煤层层间距、煤质特征、煤层结构及顶底板岩性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各对比方面的特点,综合对比研究了井田内煤层层位和厚度情况。结果表明:小回沟井田内的2、8和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层位和厚度均稳定,对比结果可靠;井田内的03、6号煤层大部可采,5号煤层局部可采的,这3层煤层位较稳定,厚度基本稳定,对比结果基本可靠。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煤层对比 岩性标志层 物性特征 煤层间距 煤层结构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11036-2)
【分类号】:P618.11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胡洪涛,李坤,龙建辉.小回沟井田煤层对比中标志层特征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12):184-190.Hu Hongtao,Li Kun,Long Jianhui.Study on features of symbol layer for seams correlation in Xiaohuigou Minefield[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44(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拓;;利用测井曲线估算煤层灰分[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11期
2 张兵旗;权新昌;;浅谈澄合矿区各煤层硫分变化趋势及其成因[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9期
3 邢青春;赵有良;马立凯;;邯郸地区不同煤质煤层在电阻率和散射伽玛曲线上的反映特征[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4 冉庆;史凤香;刘军飞;姜登美;宋燕;朱启东;;煤层天然气测井解释评价的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3期
5 罗序琪;;半罗山煤矿1号煤层组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6 王修,,宋志坚;庇山矿区二_1煤层高岭石夹矸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2期
7 艾安富;王宝君;;鸡西煤田太平地区煤层发育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8 孙耀庭,李涛;测井评价煤层天然气的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忠;;谈谈煤层构造形变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李任伟,林大兴;四川南桐地区二叠系龙潭煤层生物标记物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安武;谌建国;肖建新;李树惠;;贵州织金地区晚二叠世煤系上部沉积相与煤层参数的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C];1990年
2 郑景华;;东坑仔井田8号煤层顶板岩相变化及层位对比[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何明刚;;观文井田F_(12)层间滑动断层对煤层的影响浅析[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4 刘豪;王媛;王英民;;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永发;攀枝花大宝顶矿主采煤层Be和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彦飞;韩城地区深/浅部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与产能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赛英;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英;霍林河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杨遂发;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张海荣;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主力煤层煤岩储层特征研究及产能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姚春卉;沉积环境分析在煤层顶板力学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海燕;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刘志强;煤层地应力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888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8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