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5:47

  本文关键词: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工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浓度瓦斯 LNG 吸附 深冷精馏 爆炸极限


【摘要】:煤矿瓦斯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我国储量巨大。但其中大部分为低浓度瓦斯,通常直接排空,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且加重了温室效应。而利用低浓度瓦斯制LNG不仅避免了瓦斯直接放空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实现了低浓度瓦斯的清洁、高效利用。本文基于瓦斯制LNG相关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四川某煤矿抽采出的低浓度瓦斯的特点,确定了针对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工艺路线,包括预处理与瓦斯液化制LNG两个阶段。通过分别考察膜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深冷分离法、水合物分离法及溶剂吸收法等5种瓦斯提浓技术,以及深冷分离、催化燃烧、焦炭燃烧、吸附分离等4种瓦斯脱氧工艺,确定具有瓦斯提浓与脱氧两方面的作用吸附分离法作为瓦斯预处理工艺。通过考察级联式制冷、混合制冷剂制冷和氮膨胀制冷3种制冷液化工艺,选择氮膨胀制冷作为瓦斯液化制LNG的制冷工艺。采用平衡吸附模型对瓦斯提浓、脱氧预处理工艺进行了计算。某吸附剂能将甲烷浓度为28%的低浓度瓦斯富集为甲烷浓度达62.9%的中高浓度瓦斯,并且氧气浓度从15.12%下降至7.26%。基于预处理结果和爆炸相关理论,设置压缩机出口压力为300kPa,瓦斯气出二级冷箱温度-150℃,精馏塔操作压力190kPa,控制出精馏塔顶甲烷含量为26%,并借助ASPEN HYSYS对瓦斯液化制LNG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工艺获得的LNG中甲烷含量为99%;液化阶段甲烷回收率为79.6%,液化率为81.2%;工艺在压缩段、深冷段及精馏段均无爆炸隐患,能安全实现低浓度瓦斯制LNG。在分析精馏塔顶出口气相甲烷浓度对甲烷回收率影响的基础上,对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控制精馏塔顶甲烷浓度并降低精馏塔顶压力的方案。优化后的工艺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可从塔底获得甲烷含量99%的LNG产品;同时使液化阶段甲烷回收率提升至90.5%,液化率升高至92.2%。
【关键词】:低浓度瓦斯 LNG 吸附 深冷精馏 爆炸极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2.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7-9
  • 1.2 低浓度瓦斯的利用及其制LNG现状9-11
  • 1.2.1 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9-10
  • 1.2.2 低浓度瓦斯制LNG的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技术路线12-13
  • 第2章 低浓度瓦斯制LNG方案的确定13-29
  • 2.1 瓦斯提浓与脱氧技术13-21
  • 2.1.1 瓦斯提浓工艺14-16
  • 2.1.2 瓦斯脱氧技术16-18
  • 2.1.3 低浓度瓦斯提浓与脱氧工艺的选择18-19
  • 2.1.4 吸附分离常用吸附剂19-21
  • 2.2 瓦斯制冷液化技术21-28
  • 2.2.1 常见制冷液化工艺21-23
  • 2.2.2 低浓度瓦斯气制冷液化工艺的选择23-24
  • 2.2.3 制冷液化工艺的安全性措施24-28
  • 2.3 低浓度瓦斯制LNG技术路线确定28-29
  • 第3章 瓦斯预处理29-38
  • 3.1 吸附选择原理与模型29-33
  • 3.1.1 吸附选择原理29-30
  • 3.1.2 吸附模型30-33
  • 3.2 吸附提浓与脱氧的计算33-38
  • 第4章 瓦斯液化制LNG38-53
  • 4.1 瓦斯液化制LNG工艺的模拟38-48
  • 4.1.1 操作参数的确定38-43
  • 4.1.2 模拟结果43-47
  • 4.1.3 甲烷回收率及LNG品质47-48
  • 4.2 流程安全性检验48-49
  • 4.2.1 压缩段及深冷段工艺的安全检验48-49
  • 4.2.2 低温精馏塔的安全检验49
  • 4.3 提高甲烷回收率的改进方案49-53
  • 4.3.1 改进方案49-51
  • 4.3.2 改进结果51-53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53-55
  • 5.1 结论53
  • 5.2 建议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改进[J];煤矿机电;2008年01期

2 何爱萍;;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在靖煤集团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9年02期

3 徐锋;朱丽华;吴强;;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新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4 ;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和利用标准颁布[J];节能与环保;2010年02期

5 永场;;胜利油田超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年05期

6 ;国家能源局鉴定认同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7 ;超低浓度瓦斯利用获重大突破[J];能源工程;2010年03期

8 龙伍见;;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9 杜卫新;王立亚;;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试验装置开发[J];煤矿机械;2010年10期

10 杨俊辉;陈哲;;低浓度瓦斯发电气体预处理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延松;李润之;茅晓辉;;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系统装备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志宏;刘斌;李传涛;;贵州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探讨[A];煤矿综合自动化与机电技术[C];2012年

3 徐婷婷;;液态水对低浓度瓦斯气发电效果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金学玉;;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及利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锋;首座低浓度瓦斯电站发电[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杨永芹;我市首台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投运[N];重庆日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陈治国;低浓度瓦斯发电风头渐劲[N];中国电力报;2005年

4 孙浩;重庆建首个低浓度瓦斯节能发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5 杨庆飞;芦岭矿筹建低浓度瓦斯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玉珊邋通讯员 唐晓民;平煤四矿低浓度瓦斯发电走出新路[N];平顶山日报;2007年

7 任媛;胜动自主研发低浓度瓦斯发电新技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记者 张劲光;彬长集团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变废为宝[N];咸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宏乾;超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攻克[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记者 孙洪滨;胜利油田低浓度瓦斯技术助力“零”排放[N];东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鹏飞;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丽;低浓度瓦斯着火温度与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韩晓娟;基于超低浓度瓦斯的燃气轮机热力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陈倬;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刘欣华;低浓度瓦斯燃烧的化学动力学及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成;煤矿高低浓度瓦斯安全监控系统[D];山东大学;2011年

6 潘弘;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海洋;黄陵矿业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8 徐涛涛;低浓度瓦斯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及促进剂实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9 庞敏敏;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自强;基于ARM的低浓度瓦斯发电供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5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95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