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矿石废水短期污染对水稻土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酸性矿石废水短期污染对水稻土的影响
【摘要】:以受酸性矿石废水(ARD)污染1年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根据“ARD 土壤 水稻”体系中Cu、Cd、Pb和Zn等重金属含量,评价污染风险,分析ARD初期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并分析土壤酸化潜力、理化性质和土壤脱氢酶含量,研究其与土壤重金属间的关系,探讨土壤污染特征,为酸性矿石废水(ARD)短期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RD的p H在2~3,其Cu和Cd分别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8.53倍和13倍。受ARD污染1年后,土壤中已有不同程度的Cu的富集,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污1土壤中Cu(64.0 mg/kg)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0 mg/kg),但污染土壤上水稻中的重金属大部分富集在根中,稻米中的重金属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ARD污染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和功能衰减,污1样地酸化和功能衰减最严重,其土壤p H和净产酸量(ANG)分别为3.5和H2SO4 12.4 kg/t,土壤脱氢酶活性已降为TBF 0.002 mg/(kg干土?24h)。此外,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土壤酸化及土壤其他理化性质有一定关系,如土壤中总Cu和有效态Cu均和土壤中p H、NAGPH、Fe和SO42 极显著相关(P0.01),而土壤中Cu和Cd均和有效硅和电导率极显著相关(P0.01)。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酸性矿石废水 水稻土 短期污染 重金属
【分类号】:X53
【正文快照】: 酸性矿石废水(acid rock drainage,ARD),也称为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硫化矿物暴露于地表,与水、大气及微生物相互作用发生氧化性溶解而形成的废水,p H通常在3以下,并含有高浓度的Fe、Cu等重金属阳离子和SO42 阴离子[1]。我国重金属矿大部分为金属硫化矿,A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绪平;吴堑虹;戴塔根;;地貌及风向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7 李薇;肖翔林;吴文如;;药用动、植物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利与弊[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范玲 刘应平;长江水质受流域内特殊地质体影响明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陈艳 实习生 赵佳 陈欢;我们的土地被污染了吗?[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郑荣 罗会江 本报特约记者 金光;农业地质开路 品牌农业强省[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杨玉荣;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7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何峰;重庆市农田土壤—粮食作物重金属关联特征与污染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安红梅;三峡库区耐淹植物内生真菌重金属抗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6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8 叶美玲;南极酵母AN5重金属Cu~(2+)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1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