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早白垩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6号煤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09-26 09:53

  本文关键词:早白垩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6号煤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泥炭地 米兰科维奇旋回 碳聚集速率 净初级生产力 深时 早白垩世


【摘要】:现代泥炭地中蕴藏着巨量的碳,泥炭地生产力的高低会影响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前人对全新世以来泥炭地生产力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前第四纪的"深时"阶段的泥炭地生产力则极少涉及,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精确的定年方法。以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早白垩世6号煤为例,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获得煤层中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参数(123 ka(偏心率):38.1 ka(斜率):22.1 ka(岁差)),将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深时"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计算出6号煤层碳的聚集速率为35.1~38.9 gC/(m~2·a),进一步推算出其所代表的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为46.2~51.2 gC/(m~2·a),净初级生产力(NPP)为231~256 gC/(m~2·a)。将该计算结果与全新世同一纬度带泥炭地生产力水平比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得出早白垩世泥炭地生产力水平主要受温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控制,而这两种因素又与气候相关联,则泥炭地生产力的研究可能对进一步了解古气候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泥炭地 米兰科维奇旋回 碳聚集速率 净初级生产力 深时 早白垩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7209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1004-003)~~
【分类号】:P618.11;P534.53
【正文快照】: 0引言泥炭地最早在泥盆纪晚期就已经有发育,泥炭地作为大量植物生长、死亡、遗体堆积的重要场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有数据表明,现今北方域泥炭地中大约蕴藏着455 Gt碳元素[2],同时,泥炭地中88%~97%的部分是水[3],庞大的水量在全球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殿魁;应用遥感方法在三江平原找泥炭的初步尝试[J];中国地质;1985年05期

2 李鸿凯;陈旭;王升忠;卜兆君;;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 arcula)壳体在哈尼泥炭地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J];湿地科学;2008年01期

3 宋海远,夏玉梅;三江平原古冰丘泥炭地[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4 赵红艳,王升忠,白燕,冷雪天;近10年来我国泥炭地学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5 钟静静;赵海洋;张振卿;吕宪国;王国平;;泥炭地炭屑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2年04期

6 马学慧;;我国泥炭性质及发育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7 孙世英,张嘉尔;湖南大坪泥炭矿孢粉组合及其形成环境[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8 高维钺,任香爱,李景华;泥炭pH测定方法的研究[J];岩矿测试;1989年04期

9 宋海远;王德斌;赵魁义;;西藏高原泥炭地的形成与演化[J];地理科学;1985年02期

10 乔玉楼;贵州浅表泥炭地层~(14)C年代测定[J];贵州地质;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和林;陈乐尧;;四川布拖县西溪河火烈泥炭地层孢粉组合及古气候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忠秋;基于有壳变形虫的大兴安岭泥炭地水位定量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春权;我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收支动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叶彬;金川泥炭地正烷烃和姥鲛烷分布特征与环境演变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2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22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