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回采工作面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回采工作面 三维地测模型 动态查询 缓冲区分析 叠置分析
【摘要】:基于三维地测模型具有直观、全面等优点,利用三维地测模型可使回采工作面地质信息查询与分析工作更加简捷、方便,提出了基于地测模型的煤矿回采工作面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维对象属性的参数化处理、交互式三维工作面空间位置标定、危险源缓冲区分析、地表地下叠置分析等计算模型。在矿山三维虚拟环境系统之上,对相关计算模型进行了设计实现,构建了工作面空间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软件,并在示范矿井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三维地测模型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地面、井下巷道和重大危险源的空间关系;自动化工作面空间分析方法使技术人员分析危险源的时间缩短了30%~50%,提高了煤矿地测日常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三维地测模型 动态查询 缓冲区分析 叠置分析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1214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5)
【分类号】:TD163.1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孙振明,毛善君,祁和刚,等.回采工作面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5):177-182.Sun Zhenming,Mao Shanjun,Qi Hegang,et al.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mining face 3D geologica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J].Coal Sci-ence and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喜庆;回采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选择探讨[J];煤炭技术;2002年08期
2 车永新;高江;;回采工作面过中间巷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3期
3 张瑞;;如何进行回采工作面的探放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4 刘金辉;冯陈雷;李堂军;;矿井回采工作面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年03期
5 顾新泽;;回采工作面评估办法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技;2009年01期
6 王隆平,程卫民;回采工作面通风、冷却空气降温的最优配合[J];煤矿安全;1990年01期
7 李文心;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与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1990年02期
8 杨立兴;回采工作面大型冒顶的原因及其防治[J];煤矿安全;1998年04期
9 周西华,王继仁,卢国斌,单亚飞,梁栋;回采工作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2年01期
10 聂兆文;回采工作面“倒序工作法”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康永华;耿德庸;许延春;孔凡铭;李奉海;;近水体开采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环境温度场分布规律初探[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韩力;周新栋;;高温深井回采工作面降温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任智德;林相亮;张假妮;;王楼矿回采工作面高温热害防治技术研究[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4 白刚;薛彦东;乔旭;黄成玉;;长壁回采工作面开采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泽雄;李龙国;;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技术[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6 王生超;蔡辉;王超;;千米深井回采工作面防冲安全管理[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7 康红普;颜立新;郭相平;张占涛;高富强;;回采工作面多巷布置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吕华新;;钱家营矿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与规律分析[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孝义市下栅乡安监中心 张乃忠;关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N];山西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任凤敏;《煤矿安全规程》再次修改注重科学合理[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东;安全才是硬道理[N];经理日报;2006年
4 武安徽;淮北芦岭矿防治“突魔”妙方好[N];经理日报;2006年
5 李安平;光荣,镌刻在太行山上[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6 许翼鹏 吴哲;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矿依靠科技降服瓦斯[N];中国矿业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皮燕;回采工作面瓦斯积聚与运移动力学过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原;回采工作面安全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决策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3 陶涛;回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探测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江凌枝;高温矿井回采工作面热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史广山;告成矿21021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敏感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郑平;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集中带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冯普金;Y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流场和瓦斯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1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4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