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花岗岩特征及找矿意义
本文关键词: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花岗岩特征及找矿意义
【摘要】:四川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区,具有完整的Li-Be-Nb-Ta成矿系列,并且该区的稀有金属矿床品位富、矿种多、埋藏浅、选矿性能好、地质特征代表性强,是研究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理想对象。由于前人对该矿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伟晶岩矿床本身,对该矿区唯一的与伟晶岩具有密切时空及成因联系的花岗岩体的研究程度相对较弱。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对矿区花岗岩体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对岩浆来源和岩浆成因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了岩体与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甲基卡花岗岩体岩性为含电气石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稀有金属伟晶岩脉以岩体为中心呈不对称的离心式带状分布并大量发育。2、岩体的L A-I C P-M S锆石U-P b定年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体的年龄为223±1Ma。根据这一测年结果,推断松潘-甘孜造山带在造山后期的热隆伸展的时限应在220Ma左右。3、甲基卡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硅、高钾、高铝,铝饱和指数显示为强过铝质岩石,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均出现石英、刚玉。稀土总量少,配分曲线形态总体呈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模式。具中等的铕负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曲线形态较为相似,总体呈现向右倾斜的特征,并具有“多峰多谷”的特征。4、甲基卡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为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形成于同碰撞后期阶段,即碰撞结束后向后碰撞伸展过渡时期,且具有大陆碰撞花岗岩类的构造背景特点。甲基卡岩体的源岩为富粘土的泥质岩,来源于西康群泥岩、砂岩部分熔融而成,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印支末期大规模滑脱-推覆造山阶段,地壳不断加厚和局部熔融的产物。5、不同类型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富硅、贫钾、高铝,铝饱和指数显示为强过铝质岩石,分异指数平均值为93.14,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均出现石英、刚玉,具有基本一致的主量元素特征,属于结晶分异程度非常高的低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据不同类型伟晶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协变图,不同类型的伟晶岩不是同一母岩浆按顺序演化的结果。稀土总量非常低,具富集轻稀土的配分模式特征,不同类型伟晶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重熔岩浆分异型伟晶岩相似。稀有组份总量随演化有增加之势,与碱性元素之间形成对应的同步演化发展顺序。6、不同含矿性的伟晶岩脉围绕二云母花岗岩大致呈离心式带状分布,两者在地质现象及地球化学特征上均符合L i-F花岗质岩浆以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作用的特点,为同源岩浆在以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作用下产生的两类共轭岩浆组分。7、通过对甲基卡岩体及伟晶岩的研究,可以建立起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在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区域内寻找类似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区域内,侵位于印支末期2 2 0 M a左右的花岗岩体众多,其中与甲基卡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花岗岩体也不少。基于此,可划分出三个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即万里城及二毛山找矿远景区、羊拱海找矿远景区、容须卡及长征找矿远景区,以期为区域上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甲基卡 稀有金属 花岗岩 找矿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8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12-13
- 1.2.2 松潘 - 甘孜造山带花岗岩研究现状13-15
- 1.2.3 研究区花岗岩研究现状15
- 1.2.4 存在的问题1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6
- 1.4 论文项目依托及工作量16-18
- 2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18-29
- 2.1 区域地质概况18-22
- 2.1.1 区域地层18
- 2.1.2 区域地质构造18-20
- 2.1.3 区域变质作用20-22
- 2.1.4 区域岩浆岩22
- 2.2 矿区地质特征22-29
- 2.2.1 矿区地层22-24
- 2.2.2 矿区构造24-26
- 2.2.3 矿区变质作用和变质岩26-29
- 3 甲基卡岩体地质及年代学特征29-38
- 3.1 甲基卡岩体地质特征29-32
- 3.2 甲基卡岩体与伟晶岩空间分布特征32
- 3.3 甲基卡岩体年代学研究32-38
- 3.3.1 分析方法33
- 3.3.2 花岗岩体锆石U - P b年 代学特征33-35
- 3.3.3 花岗岩体锆石U - P b年 代学讨论35-38
- 4 甲基卡岩体及伟晶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38-64
- 4.1 甲基卡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38-47
- 4.1.1 主量元素特征38-42
- 4.1.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42-47
- 4.2 甲基卡岩体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47-53
- 4.2.1 岩石成因类型47-49
- 4.2.2 构造环境及意义49-51
- 4.2.3 岩浆来源与成因51-53
- 4.3 甲基卡伟晶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53-64
- 4.3.1 主量元素特征55-59
- 4.3.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59-64
- 5 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意义64-79
- 5.1 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64-75
- 5.1.1 甲基卡岩体与伟晶岩的空间关系64
- 5.1.2 甲基卡岩体与伟晶岩的成因关系64-74
- 5.1.3 小结74-75
- 5.2 找矿意义75-79
- 结论79-81
- 致谢81-83
- 参考文献83-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雪峰;付小方;梁斌;袁蔺平;潘蒙;唐屹;;川西甲基卡花岗岩和新三号矿脉的形成时代及意义[J];矿床地质;2015年06期
2 王学评;柴新夏;崔文娟;;全球锂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矿业;2014年06期
3 彭爱平;;锂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国金属通报;2012年11期
4 何启贤;;世界锂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市场前景分析[J];轻金属;2011年09期
5 袁静;肖龙;万传辉;高睿;;松潘—甘孜南部放马坪-三岩龙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6 余泽全;;稀有金属的国家储备探秘[J];资源再生;2010年12期
7 李建康;王登红;刘善宝;应立娟;王成辉;陈栋梁;;川西伟晶岩型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SRXRF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3期
8 肖庆辉;邱瑞照;邢作云;张昱;伍光英;童劲松;;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9 陈婷;康自华;;我国锂资源及其开发技术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年03期
10 李建康;王登红;张德会;付小方;;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中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矿床地质;2006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永宝;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峰;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5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