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地下水侵入采空区的覆岩活动物理模拟试验

发布时间:2017-10-01 10:24

  本文关键词:地下水侵入采空区的覆岩活动物理模拟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模拟 地下水 采空区 覆岩移动 地表变形


【摘要】:为探究地下水侵入采空区后的覆岩移动及覆岩残余变形对地表的影响规律,以金家庄煤矿为例,利用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对煤层开挖至地表稳沉、稳沉后地下水侵入采空区的覆岩移动过程进行长期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侵入对残留煤柱的浸泡、溶蚀作用破坏覆岩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采空区出现岩体孔隙、裂隙和空洞的再压密,并伴随岩块的转动和蠕变等"活化"现象,地表再次下沉;由下而上,从垮落带、裂隙带到弯沉带的岩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采空区中央的地表下沉比其他区域的地表下沉明显,地表下沉呈对称分布,下沉范围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试验室;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物理模拟 地下水 采空区 覆岩移动 地表变形
【分类号】:TD325
【正文快照】: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使我国产生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1-4]。我国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5]中规定,地表下沉盆地内任意一点在连续6个月内,下沉值累计不超过30 mm,即认为地表已经稳沉。实际上地表在稳沉后还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广轶;马亚丽;徐征慧;梁振宇;赵锋;;地下水对老采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张淑坤;杨逾;李永靖;孙琦;;老采空区对地表公路安全稳定性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12期

3 朱广轶;徐征慧;解陈;郭影;;老采空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影响函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4 朱紫薇;柯伟锋;;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仿真[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高延法;贾君莹;李冰;张庆松;;地表下沉衰减函数与塌陷区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6 胡海峰;赵阳升;康建荣;梁卫国;;煤矿采空区跨度和延续时间与地面残余变形的相关规律及实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郭文兵,邓喀中,邹友峰;走向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8 郭广礼,邓喀中,谭志祥,李逢春;深部老采区残余沉降预计方法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滕永海,张俊英;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煤炭学报;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一忠;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重大危险源辨识[D];中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龙;隋淑梅;高会春;白国良;;地下水侵入采空区的覆岩活动物理模拟试验[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9期

2 张惜伟;张裕凤;王翠霞;;基于极限条件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J];西部资源;2016年04期

3 王玉涛;;下伏采空区对水库坝基稳定性和渗漏性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4期

4 王贻明;徐恒;吴爱祥;艾纯明;吴鹏;;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临时矿壁系统失稳机制及矿壁厚度优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5 张淑坤;王来贵;张向东;宋凯;;长壁留煤柱采空区系统荷载传递效应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6 张淑坤;李永靖;孙琦;;水致弱化影响下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充填体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年06期

7 李春意;高永格;崔希民;;基于正态分布时间函数地表动态沉陷预测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8 袁素凤;王文生;曹佰迪;曹伟忠;;庞庄煤矿老采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及环境影响分析[J];西北地质;2016年02期

9 侯春来;吴爱祥;王贻明;;高速公路下开采的地表沉降控制与预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05期

10 张淑坤;张向东;孙琦;宋凯;;基于重整化群理论的采空区煤柱群临界失稳概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俐;北京地铁盾构施工沉降风险机理研究及评价模型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贺志宏;双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杨彪;露天矿开采境界动态优化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于尧;分级Ad Hoc网络安全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6 王官宝;石膏矿冒顶引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广轶;徐征慧;解陈;郭影;;老采空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影响函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2 孙琦;魏晓刚;卫星;杨逾;杨佳;邢洋;;采空区矿柱流变特性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8期

3 李波;刘敦文;余磊;;高速公路路基下采空区充填效果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4 王玉标;;采空区“活化”引起断层构造区高路堤变形失稳演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5 贺跃光;熊莎;吴盛才;;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允许移动变形指标研究[J];矿冶工程;2013年02期

6 彭帅英;李广杰;彭文;马建全;王雪冬;秦胜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Holt-Winters模型在采空沉陷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2期

7 范洪冬;邓喀中;祝传广;陈炳乾;李培现;;基于时序SAR技术的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变形监测及预测方法[J];煤炭学报;2012年11期

8 朱广轶;解陈;窦明;刘晓群;郭影;;老采区及地表残余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张淑坤;张向东;陆启珂;;枣木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综合物探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1期

10 朱广轶;沈红霞;王立国;;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函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一忠;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重大危险源辨识[D];中南大学;2005年

2 郭建军;夏甸金矿矿柱及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永波;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姜德义;岩盐溶腔稳定性及失稳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先杰;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特性浅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S1期

2 傅先杰;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浅析[J];煤炭科技;2001年03期

3 石文球;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浅析[J];煤炭技术;2005年08期

4 张华兴,张刚艳,许延春;覆岩破坏裂缝探测技术的新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09期

5 檀双英;康永华;刘治国;张玉军;张刚艳;;祁东煤矿综采覆岩破坏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9期

6 葛英豪;肖建辉;刘文中;冯士安;;许疃煤矿8223工作面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9年03期

7 王金安;纪洪广;张燕;;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变异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8期

8 张玉军;;钻孔电视探测技术在煤层覆岩裂隙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9 刘凯;;地面电磁法探测覆岩破坏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年02期

10 沈永炬;黄远;;不同间距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辉;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金志远;浅埋近距煤层重复扰动区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贾凯军;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覆岩活动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黄刚;罗河铁矿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及地表沉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尹士献;构造应力场与采动应力场协同作用下对覆岩变形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吴士良;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

7 马其华;长壁采场覆岩“O”型空间结构及相关矿山压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汪华君;四面采空采场“θ”型覆岩多层空间结构运动及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9 尹增德;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春意;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的预测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雷;深部采煤采动阶段覆岩运动规律及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周璇;采动条件下覆岩地电场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现辉;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覆岩大范围运动规律及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郭金帅;大倾角综采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程晋国;停采线侧村庄压煤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钻孔布置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刘星辉;覆岩结构大面积异常来压规律及岩石声发射预测机理探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胡晓阳;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采动覆岩离层时空分布规律与沉陷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8 代沛;缓倾斜中厚煤层采动应力场时空演化及覆岩破裂规律[D];重庆大学;2015年

9 韩佩博;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煤层覆岩及底板裂隙场演化规律与瓦斯运移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刘家云;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52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52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