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对矿业污染物净化效果评价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人工湿地对矿业污染物净化效果评价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湿地 模糊模式识别 矿业污染物 净化效果评价 汛期 非汛期
【摘要】:为了研究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矿业活动所产生的矿业污染物是否具有净化效果,采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法,选取由矿业活动所产生的5个主要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模式识别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对石佛寺人工湿地2014年汛期和非汛期进口、中间和出口水质进行评价。分析了各断面水质级别及其特征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矿业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且汛期好于非汛期。该方法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水质现状及水污染的变化情况。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省供水局;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模糊模式识别 矿业污染物 净化效果评价 汛期 非汛期
【基金】:辽宁省水利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2011137-1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112103120003)
【分类号】:X75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矿业的飞速发展,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尽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进行矿业活动时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矿业污染物,矿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其中煤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并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如铜、铅、锌、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2年08期
2 庞振凌;常红军;李玉英;张乃群;杜瑞卿;胡兰群;;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峰;孙宝年;李加军;许学工;杨树元;谢正磊;;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2 刘坤坤;李春晖;庞爱萍;沈楠;李中;;丹江口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3 马禄义;李加军;孙宝年;许学工;杨树元;段晓峰;;基于物元可拓法和偏好熵权的饮用水源水质评价——以天津市大港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8期
4 戴中华;张晟;陈玲;顾礼明;;层次分析法在苏南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选择中的运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9期
5 李旭华;方刚;党春阁;于秀玲;;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及污染减排潜力[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3期
6 张东海;任志远;冯雪铭;李双双;;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J];干旱区地理;2013年03期
7 濮阳雪华;戴子云;高晨浩;宋峥;韩烈保;孟建忠;;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研究[J];草业学报;2013年04期
8 胡开明;李冰;王水;周家艳;田颖;;太湖流域(江苏省)水质污染空间特征[J];湖泊科学;2014年02期
9 孙学高;;综合指数法在水利水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8期
10 胡胜;曹明明;李婷;邱海军;张中旺;刘全全;包玉斌;;基于AHP和GIS的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第四纪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达;天然草与人造草混合系统草坪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路;基于水质模型的区域污染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帅红;洞庭湖健康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洪峰;基于AHP和PCA的松嫩草地耐盐植物适生性定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柯丽娜;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与承载力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志刚;北方河流冰封期水质特征及模拟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乐通潮;漳江口红树林景观动态、结构特征与健康经营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张捷;菊芋用于寒区盐碱地公路绿化的研究及景观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赵直;天池博格达自然保护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及调控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李苒;西安市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均衡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渤海海域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等级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魏焕鹏;大宝山矿区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明;成都市局部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麦丽;既有铁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应急治理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磊;中华鳖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调查与机体致病菌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杨珂;溪洛渡电站辅助公路地质灾害评价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易小波;六道沟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峰;三峡库区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染源控源技术遴选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邹碧莹;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其模型的地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杨宇;丹河晋城段水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连,王勇;崂山水库叶绿素a含量与富营养化程度探讨[J];山东环境;1999年03期
2 徐黎,李光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刘志斌;王永;邵立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下水质量评价[J];露天采矿技术;2006年02期
4 王立武;分层型水库浮游生物的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9年03期
5 林秋奇,韩博平;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及其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6 万年峰,蒋杰贤,徐建祥,吴进才;层次分析法在上海市农田有害生物治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7 顾奰洁;吕亚红;;苏州河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8 辛晓云;河南南湾水库浮游硅藻的种群结构与水质污染评价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年05期
9 王朝晖,陈菊芳,杞桑,江天久,齐雨藻;肇庆星湖浮游植物状况及其富营养化评价[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年05期
10 况琪军,胡征宇,周广杰,叶麟,蔡庆华;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明,李凌云;人工湿地土壤堵塞现象及机理探讨[J];工业水处理;2004年10期
2 李黎武;人工湿地在帽峰山森林公园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红,刘学燕,欧阳威,代明利,刘培斌;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优化管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戴兴春,徐亚同,谢冰;浅谈人工湿地法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化工;2004年10期
5 刘学燕,代明利,刘培斌;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应用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5年24期
7 王平,周少奇;人工湿地研究进展及应用[J];生态科学;2005年03期
8 肖玲,马保军,王利军,张健;西安市人工湿地环境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9 项学敏;唐皓;;人工湿地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10 陈亮;卢少勇;陈新红;;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郭宗楼;陆琦;邓莉;;人工湿地的多重效益浅析[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谷;吴恢碧;姚雁鸿;陶玲;曾梦兆;;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
本文编号:953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5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