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1 20:17

  本文关键词: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硫化物环带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冬瓜山铜(金)矿床 铜陵


【摘要】:安徽冬瓜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较大。矿床内块状硫化物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这些环带核部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带中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6‰~5.1‰)具有岩浆硫源特征,同时从核部黄铁矿到中间带黄铜矿,再到边部磁黄铁矿δ34S值逐渐降低。以上特征表明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之间并非平衡共生关系,而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先后依次晶出。硫化物环带核部粗粒黄铁矿(粒径大于1.5cm)的Co、Ni含量分别为292×10-6~1504×10-6和32.7×10-6~39.9×10-6,Co/Ni=7.32~46.0(平均26.7),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黄铁矿的Co、Ni特征基本一致。核部黄铁矿由颗粒中心向边缘,Fe/S原子比值、Mo和Co含量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而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于颗粒边缘,并向边缘有逐渐升高趋势。与此同时,细粒黄铁矿(粒径小于0.5cm)中的Cu、Z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粗粒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相对富集LREE、Rb、Th等元素,而亏损Nb、Ta、Zr、Hf、Sr、Ba和HREE等元素,由环带核部到边部δEu逐渐减小,与矿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以上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中硫化物环带经历了以下形成过程:石炭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在矿区形成沉积黄铁矿,到燕山期,在区内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致使早期沉积的黄铁矿首先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粒状黄铁矿,随后岩浆热液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并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相继围绕粒状黄铁矿增生,依次沉淀出热液型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最终形成硫化物环带。这一认识,结合硫化物环带中元素及硫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矿床中的成矿物质(特别是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热液,但石炭系海底喷流沉积作用也提供了部分物质(例如,Fe、S、Mo、Co和Ni等)。此外,环带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表明,随着硫化物环带的形成,成矿热液系统的温度、硫逸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和(或)p H值升高。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
【关键词】硫化物环带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冬瓜山铜(金)矿床 铜陵
【基金】: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5201505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69900)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41;P618.51
【正文快照】: 曹毅1杜杨松1庞振山2任春雷1杜轶伦2肖福权3周贵斌3陈林杰4CAO Yi1,DU Yang Song1,PANG Zhen Shan2,REN Chun Lei1,DU Yi Lun2,XIAO Fu Quan3,ZHOU Gui Bin3and CHEN Lin Jie4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真允庆;束乾安;戴宝章;汪莎;陈国衡;花林宝;丁梅花;郝红蕾;;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幔根构造与深部找矿[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年02期

2 花林宝;丁梅花;真允庆;戴宝章;杨伟;宋涛;张乙志;巫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矽卡岩交代柱特征与深部找矿[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0年02期

3 李同柱;冯孝良;张惠华;吴振波;唐高林;夏祥标;;四川省九龙县中咀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2期

4 曾庆权;龚良信;沙珉;李永明;雷天浩;胡文洁;;江西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J];铜业工程;201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富强;;冬瓜山主运输中段环循绕道工程测量精度浅析[J];采矿技术;2011年01期

2 陆建军,华仁民,徐兆文,高剑峰,李娟;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3 杨竹森;吕庆田;曾普胜;谢玉玲;蒙义峰;田世洪;徐文艺;李红阳;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J];地质学报;2011年05期

4 陆建军;郭维民;陈卫锋;蒋少涌;李娟;颜晓蓉;徐兆文;;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J];岩石学报;2008年08期

5 徐晓春;尹滔;楼金伟;陆三明;谢巧勤;褚平利;;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因机制:硫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10年09期

6 刘经华;李卉;徐兆文;陆现彩;刘苏明;聂桂平;;冬瓜山层状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J];地质学刊;2009年02期

7 任富强;;冬瓜山副井延深工程测量精度的探讨[J];采矿技术;2010年05期

8 郑震;杜杨松;曹毅;高志伟;杨爽;东前;;安徽冬瓜山矽卡岩铜矿石榴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年02期

9 曾普胜,裴荣富,侯增谦,蒙义峰,杨竹森,田世洪,徐文艺,王训诚;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J];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10 郭维民;陆建军;章荣清;徐兆文;;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矿床地质;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菁;冬瓜山矿开足马力大干下半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赵琳;铜都铜业 坐享“冬瓜山”回报[N];证券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窦华 通讯员 汤菁;勇挑科技创新重担[N];铜陵有色报;2011年

4 叶大钊 王松林;千米地宫取宝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汤菁;冬瓜山矿床60线以北深部开采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N];铜陵有色报;2012年

6 王林;铁军风雨闯天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7 汪黎明 汤菁;冬瓜山着力打造国家级绿色铜矿[N];安徽经济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窦华 通讯员 张蓓;技术中心科技经营取得新发展[N];铜陵有色报;2010年

9 汪黎明 鲁志超;用工实行“三公开”[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汪黎明 左勇;安徽铜都铜业狮子山铜矿一线岗位成了“香饽饽”[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法;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建锋;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肖秋香;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和胡村铜钼矿床蚀变特征及成矿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全红;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杨爽;安徽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特征和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955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55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